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你的位置:中山市经济研究院 >> >> 热点关注 >> 十二五规划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中山“十二五”继续加强社会保障建设 力解百姓后顾之忧

热度371票  浏览334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1年2月18日 10:20

核心提示 
 
     在刚过去的"十一五",我市努力加强社会保障建设,基本上实现了"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十一五"期间,我市社会保险体系建设步伐加快,基本实现社会保险一体化,建立健全养老保险体系,实施全民医保工程,努力实现"病有所医"。社会保险制度覆盖范围由零岁至去世的所有年龄人员和各类人群,农村老人享有"退休金",社会保障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在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的社会背景下,我市从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出发,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工作思路,推动养老事业投入机制由政府投入为主向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转变,推动了全市老年福利事业的全面发展
     然而,眼下养老、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仍然影响着市民生活的幸福感。"十二五"期间,我市如何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建设以解市民后顾之忧,成为市人大代表关注的焦点。
 
规划远景 
 
全面建立镇区社会保障工作平台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社会医疗保险工作继续扩大覆盖面,重点做好社会医疗保险服务工作。
     “十二五”期间,将逐步将社会保障管理工作纳入该电子政务工程。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公共管理服务网络,不断开拓新型社保公共服务方式,力争2014年底前完成社保系统升级、档案业务影像化、公共服务系统完善等系列项目,进一步整合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构建适应全民社保的服务体系,完善现有公共服务职能,加大科技投入,在严格监控的基础上,开发、应用基于全民管理、服务的社保信息系统,提高自助服务的业务种类和服务水平。以购买服务的方式,充分利用劳动保障社区工作站的资源,为群众提供贴身贴心服务,满足基层群众的需求,让人们领取待遇时更方便快捷。
     “十二五”期间,我市还将全面建立镇区社会保障工作平台,充分发挥基层平台的作用,使失业人员、退休人员、伤残人员以及困难群体获得更直接、更体贴的社会保障服务。
 
低保标准与物价联动 
 
     CPI年年有增,而低保标准在整个“十一五”期间却没有跟上CPI的增长速度,拿着一样数额的“票子”买不断涨价的物品,低收入人群的生计之难可想而知。为解决物价增长与低保标准相对稳定带来的矛盾,“十二五”期间,我市将“探索建立低收入群体生活补贴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和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减轻物价上涨对群众生活的影响。
     市民政局副局长蓝海斌介绍,“十二五”期间,中山将探索建立低收入群体生活补贴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和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减轻物价上涨对群众生活的影响。建立中山物价指数变动与价格补贴联动机制,通过价格调节基金及时对低收入群体实施临时物价补贴。保障他们在物价上涨时期基本生活不受影响;同时还将继续落实低收入群众在用水、用电、液化石油气和公共交通等方面的价费减免政策。而当物价增长持续一段比较长时间时,市民政部门将根据整体低保标准做出调整报告。
 
安装“一键通”,推进居家养老服务 
 
     “十二五”期间,如何照顾家中老人同样是困扰市民生活和工作的另一重大问题。政府确定,由2011年起我市分散供养的916名“三无”、“五保”孤寡老人可享受居家养老服务财政补贴,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可享受折合值为250元的居家养老服务。为进一步推进我市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深入开展,我市计划从2011年起,用三年的时间,为全市非机构养老的“三无”、“五保”、转制企业孤寡、独居、“空巢”以及社会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全方面、专业化的居家养老服务。
     “十二五”期间,我市还将设置城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办事机构,建设打造集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紧急救援、文体娱乐、临终关怀等于一体的我市居家养老服务示范中心,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方便、快捷、高质量、人性化的养老服务。
 
优先发展基层医疗卫生网络 
 
     市卫生局副局长杨汉东介绍,目前我市已经基本建立起市镇村三级的卫生服务网络,考虑到中山目前的情况,“十二五”期间,将继续优先发展基层医疗卫生网络建设,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根据我市的实际情况,在新增设的大型住宅区和工业区按服务需求继续增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现有的农村卫生站进行资源整合,除个别偏远的自然村仍保留农村卫生站外,对余下卫生站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资源整合。
     “十二五”期间,我市还将探索对基层医疗机构收费制度的改革,探索在基层医疗机构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后的财政补偿制度和实施收费制度的改革,推行四费合一的一般诊疗费等多渠道经费补偿机制。
 
代表建议 : 医疗资源向基层倾斜 
 
     据悉,拥有1200张床位,2010年建成的市新中医院目前又面临床位紧张的情况,在保障病有所医的前提下,“十二五”期间,我市将如何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如市人大代表、东升医院院长王尤洪所说,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目前仍然存在,而这种存在的根源既来自于制度上的问题,也来自于市民的医疗消费习惯。
     据统计,尽管近三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门诊量年均增长20%,但市民的医疗消费习惯仍然没有太大改变。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在社区卫生服务站一张处方大概27元,镇区医院一张处方大概60元,而市级医院一张处方超140元。尽管市级医院较为高价,然而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和市博爱医院三大医院仍然占全市门诊量的26%。
     那究竟如何改变人们的医疗消费习惯,让人们到社区卫生服务站看病呢?众所周知,许多人不选择低价医疗而宁愿挨高价医疗的缘故在于对社区卫生站不够信任,存在质疑。
     事实上,我市部分社区卫生服务站环境好、设备齐,但仍然门可罗雀。在王尤洪看来,这不仅是硬件设备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软件建设的问题。从目前的经验来看,下调高技能的医生到社区卫生服务站是美好的愿望,社区服务站看的往往是常见病,发挥不了这些重要医疗资源的效用,是一种资源浪费。建设好社区卫生服务站,服务好当地市民,最重要的还是要发挥本地医生的积极性和作用,他们是最坚强最可靠的资源。
     让这些最可靠的资源发挥效用,首先必须是待遇留人,其次要有人看病,有事可做。对基层医务人员进行定编定岗,并保障足够的人头经费,结合绩效工资改革的开展,给予基层医务人员合适的“身份”和合理的工资待遇,从而保障基层医务人员队伍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对社区卫生服务站来说,好的医生不一定要很高学历,很大牌的医生,一般医生,适合的医生就可以了。”高血压、感冒等常见病,往往一般的治疗手段足以应付。
      目前整个中山医疗资源的配置其实并不均衡。为避免优的更优,差的更差,市民一发现头痛脑热就往环境好、设备佳的大医院跑,造成医疗资源浪费,王尤洪代表在接受采访中建议,在“十二五”期间,政府投入适当向镇区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等基层医疗机构倾斜。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