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你的位置:中山市经济研究院 >> >> 媒体访谈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梁士伦:“生产生活生态”融合是特色小镇繁荣之本

热度485票  浏览412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7年3月21日 16:10

  专业镇是中山特色,近20年来中山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源自专业镇的活力。但是,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专业镇经济备受困扰,如产业低端、创新不足、品牌杂乱、竞争过度等,以传统专业镇为主导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以土地扩张为主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以镇区为主导的发展模式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难以为继,以现有城镇空间布局建设宜居城市难以为继。

    为破解四个“难以为继”,中山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加快特色小镇建设,这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专业镇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特色小镇是“产、城、人、文”深度融合的创新创业发展载体,以创新、创业、创造为导向,以特色产业在城市郊区(新区)或小城镇的特定区域集聚发展为特征,融合产业、文化、旅游、社区服务等功能的重要发展平台,是“宜创、宜业、宜居、宜游”的新型发展空间。今年初,中山市举行第一批特色小镇的评选,全市25个镇区一共申报33个特色小镇进行同台PK。从申报的项目和初步方案看,大多数考虑尚不成熟,甚至相当部分仍然是建设产业园区、旅游区的传统思路,因此亟待加强规划建设的全方位引导和统筹,确保特色小镇建设稳步有序推进。

建设特色小镇须弄清楚几个关键问题。

     首先,产业定位是立镇之本,特色小镇首先是产业之镇,是一个产业的空间载体。打造特色小镇是对特色小镇及其周边区位、产业、资本、人才、文化、景观等资源优势的一次彻底厘清和深入分析,根据既有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谋划系统创新,定位产业特色,集聚创新资源,精准项目招商,发力创新驱动,实现企业成长和小镇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创新驱动是发展之本。特色小镇的规划建设,其根本在于产业选择、在于经济发展。因此,集聚创新资源、激活创新要素、转化创新成果,实现产业发展从资源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是特色小镇产业经济发展的根本所在。

    再次,“三生”融合是繁荣之本。纵观成功的特色小镇,既是极具高新特质的新兴产业或传统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平台,又是充满人文气息、增进乡土认同、游客流连的文旅空间,更是环境优美、休憩舒适的宜居之地;是产业、文化、旅游的“三位一体”,是生产、生活、生态的融合发展,也是“产、城、人”的有机融合。

最后,天时地利人和是推进之本。“天时”即特色小镇的建设契机,体现为国家、省、市对特色小镇发展建设的政策扶持和引导鼓励;“地利”即特色小镇建设的基础条件,良好经济基础、产业特色、创新意识、自然生态、人文理念、城镇化发展等条件,为特色小镇建设奠定坚实基础;“人和”即政府、企业、居民形成广泛共识、协力推进,以小空间实施大战略,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为此,中山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建议从以下10个方面推进:

     一是转变发展理念。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培育特色鲜明、产业优势、绿色生态、美丽宜居的特色小镇,促进传统专业镇转型升级,打造“产、城、人、文”四位一体功能平台,达到“生产、生活、生态”相互融合,由“特色产业”专业镇转向“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特色镇。

     二是注重规划先行。做到产城融合、城景融合、城域统筹、人地和谐,既要抢抓机遇积极推进,又要注重科学论证稳健推进。立足现状、围绕特色定位编制总体规划,注重推进“三旧改造,拓展和优化发展空间,统筹兼顾“小镇客厅”建设、众创空间打造、旅游服务设施配套、生态环境优化、社区创建治理。配套编制专项规划,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生态保护、公共服务之间做到有机衔接。做好小镇形象设计,根据特色定位和地形地貌确定建筑风格,形成独特韵味。

    三是突出产业特色。结合镇区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立足符合中山产业导向和未来发展态势的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高起点做好产业专项规划,定位和聚焦发展优势明显、成长性好、市场空间大的特色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让产业、文化、旅游、社区等功能融合发展。同时,立足全市注重产业精准定位和错位互补,确保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城镇升级。

    四是优化城镇空间。引导人口、产业、空间合理集聚,产、城、人和谐共生,彰显本地山水风貌。要树立全局观念,突破行政藩篱,主动探索临近镇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推进,着眼于优化城镇空间格局,推进区域转型升级。加快培育创建市级、组团级特色小镇,分级分批、梯度推进,着力打造一批示范效应的特色小镇样板。

    五是突破行政藩篱。鉴于中山“一镇多品、多镇一品”并存的产业现状、基本相近的自然生态风貌、普遍较小的镇(区)面积和几近开发殆尽的可建设土地,特色小镇的创建要树立起全局观念,要主动探索临近镇区优势互补、协同推进与错位发展,推进全市资源统筹,加快实现协同发展、集约发展。

    六是凸显文化内涵。特色小镇要有文化标识,能够给人留下难忘的文化印象。要把文化基因植入产业发展全过程,培育创新文化、产业文化、历史文化、农耕文化、山水文化等特色文化,厚植文化底蕴,汇聚人文资源,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区域特色文化,从挖掘地方传统历史文化资源等方面入手抓好谋划与落实。

    七是注重创新创业生态的打造。特色小镇应该是活力小镇、创新小镇、永续发展的小镇。要坚持创新驱动核心战略,集聚创新创业要素引领发展,加快形成以创新为引领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做强创新主体,构筑创新载体,培育创新业态,补齐现代创新活力不足的短板,激发创造活力,持续优化提升创新创业生态。

   八是创新投资模式。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政府负责特色小镇的规划定位和引导,引进民企、央企等龙头企业作为投资主体统筹特色小镇建设,最理想的是由实力雄厚、有开发经验的企业统筹规划建设,给予小镇独立运作的空间,探索产业基金、股权众筹、PPP等投融资模式,使市场主体和当地居民真正协力参与特色小镇建设中来。

     九是强化人才支撑。特色小镇更依赖知识与智慧的支撑。要着力培养、引进特色小镇建设和发展的各类人才,除了享受市、镇(区)出台的相关人才引进政策,对符合条件的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要敢于提供更大激励。支持特色小镇打造国内外有影响力的行业大会、展览或论坛等交流平台,加大对国内外人才的招引力度。

     十是加强系统性创新。加强产业(经济)创新、发展模式创新、政策(制度)创新、社会管理创新,打造创新创业的生态链。构建统筹协调的工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根据特色小镇的产业定位,推进市镇联动的精准化引导政策,强化用地保障,加大财政金融支持,依法依规实行“一类一策”或“一镇一策”,在项目审批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等方面灵活运用、大胆尝试各种好的改革举措。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宣传解读特色小镇,营造良好的创建氛围。

TAG: 生态 特色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