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你的位置:中山市经济研究院 >> >> 媒体访谈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生产成本增加订单两极分化

热度389票  浏览398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0年1月11日 22:26

南方都市报抽取400家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内容涉及出口、产值、薪水等方面,回收315份。

摘要:把脉2009年中山经济运行情况,一定离不开对五大支柱产业的探寻。在中山规模以上工业中,电子信息、纺织服装、五金灯饰、化学工业、电气机械五大支柱产业产值超过一半。
 

 

梁士伦 电子科大中山学院教授、中山经济研究副院长,主要研究产业经济理论与政策、中小企业营销与管理,对中山经济情况有深入了解。
 

林江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税系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财税理论与政策、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区域经济与金融、风险投资
 

 

调查结果显示,出口下降的企业数量比上升的多,订单下滑和上升的企业数量相当

把脉2009年中山经济运行情况,一定离不开对五大支柱产业的探寻。在中山规模以上工业中,电子信息、纺织服装、五金灯饰、化学工业、电气机械五大支柱产业产值超过一半。

本报调查从五大产业入手,独立发放、收集问卷,并邀请专家进行点评。在五大行业中,共抽取400家企业,回收问卷315份。问卷设置16个问题,内容涵盖企业的出口表现、营收状况、员工待遇、经济信心多个方面,力图准确反映2009年企业经济状况。

调查结果显示,总体上,2009年出口下降的企业数量比出口上升的多,但并非出口比重越高的企业,经济表现越差,不少出口比重高的企业出口逆势上升。相反,原来出口比重不高的企业容易转向内销,放弃产品出口。

在订单、产量指标上,有大批企业(约35%)表现出增长势头,同等数量的企业出现订单、产量下降。专家表示,这是一个市场动荡、企业淘汰的过程,可能成为下一轮产业升级的契机。

在企业裁员、员工工资变化方面,样本企业未出现大规模裁员现象,不少企业员工工资还出现明显上升。由于原材料价格波动、劳动力价格上升等因素,企业普遍反映生产成本有所上升。

在中山经济指标良好、国内经济好转形势下,大部分企业对2010年发展前景看好。67%的企业认为经济形势已经好转,3/4(75.3%)的企业对2010年经济表现持乐观态度。

A    出口篇

三成企业出口下降10%

中山作为一个外向型经济突出城市,2009年虽然出口降幅不断收窄,在珠三角城市降幅最小,但产业出口元气依然未能尽复。从调查统计表中可以看到,315家样本企业中,有112家表示2009年产品出口出现10%以上明显下降,占30.5%。

是否企业产品出口比重越高,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越大,2009年的出口表现就越差?这样的想法未免太过简单。统计表中显示,在出口比重80%以上的48家企业中,2009年出口额明显降低的有18家,出口额明显增加的也有18家。出口比重20%-80%之间的企业情况大致相同。在出口比重20%以下的企业中,出口明显下降的企业有41家,出口增加的企业仅4家。

梁士伦:出口比重大的企业,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当然比较大。但也正因为出口比重大,缺乏内销的品牌、渠道和人才,转向内销的成本很高,很多出口比重大的企业依然迎难而上,继续做出口。其中实力雄厚的企业,通过转向越南、东欧市场,或者产品研发升级,出口不仅不下降,反而可能逆势上升。2009年,中山明阳风电、纬创资通、格兰仕等企业的出口形势都很好。

林江:虽然金融危机重创出口,但对鞋、帽等生活必需品而言,国际市场仍然有一定的需求。危机中,一批小企业倒闭了,他们的订单便转移到有实力的大企业,从而促进企业的出口增长。出口比重在20%以下的企业,转做内销的成本低,若逢一定的契机,全部转做内销是常见的选择。

B    产值篇

订单减少与增加者相当

315家企业,订单明显增加的110家,明显减少的121家,所占比重均在35%-40%之间;产值明显增加的116家,明显减少的124家,比重在35%-40%之间。除开倒闭的企业,在这些仍然生存的企业中,两极分化的苗头渐渐显现。

梁士伦:往年的情况,大部分企业应该都有所增长。调查表显示出一个市场动荡的过程,而每一次市场动荡都是一个重新洗牌的过程,也是一个产业升级的机会。这样的市场动荡会逼迫企业追求长期增长,放弃短视行为,同时淘汰掉一批勉强生存的过剩产能企业,实现产业优化升级。我认为这是一个好事情。

林江:组成市场经济的企业个体,其增长率分布应该是离散的,任何时候都有人增长、有人降低。但若没有金融危机,正常地看,当总体经济有一个增长时候,正常运转的合格企业都应该有一个自然的增长。按照这一推断,统计表显示的情况可以看做企业淘汰的过程,可能成为一个产业结构调整的契机。

C    成本篇

一半企业认为成本增加

企业订单额、产量分布呈现对称结构,是否意味着利润也是如此呢?算上生产成本,这一判断就不再正确。调查表显示,315家企业中,表示成本明显增加的达149家,占47%,选择成本有所下降的仅有43家。这从一个方面解释了为何利润下降的企业会比利润上升的企业数目要多。

2009年,石油等能源价格波动,水、电价格一定幅度上升,以及劳动力成本提高等因素,增加了企业经济负担。

梁士伦:生产要素成本上升是全社会的事情,相对而言,技术能力强、研发能力强的企业控制成本的能力更强,并且它们的产品附加值高,增值空间大,因而可以消化更高的成本。成本提高增加了它们的相对竞争力。企业工人薪酬提高了以后,长期依靠廉价劳动力的企业也会被淘汰,或者被迫升级。从长远来看,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林江:原材料市场价格在2009年出现不同幅度波动,导致期货走高。为了预防,很多企业倾向于花钱买现货,竞争之下,也会抬高现货价格。另一方面,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增长,为了保证财政收入,政府倾向于收紧税收,这也会导致企业生产成本增加。

D    用工篇

加薪比降薪企业多两倍

劳动力大军的流动往往反映一个经济体的运行状况。在一个正常经济体中,总是有企业裁员、倒闭,有企业招兵买马扩充实力,处于一个总体动态平衡中。2009年,企业有无大幅裁员?从调查的315家企业看,员工锐减和增招员工的企业数量大体相当,分别为84家和64家。工资情况统计显示,2009年加薪的企业比降薪的多2倍,占315家企业的38%。

梁士伦:金融危机到来,给企业降低工资提供短暂契机。但随着下半年经济回暖,劳动力需求也相应加大,出现了“用工难”,薪水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企业招人都来不及,谁还会裁员呢?

林江:工资是一种具有下降刚性的生产要素。一般来说,员工很难接受企业的降薪。降低薪酬对员工士气打击很大,不到万不得已,企业不会使出降薪这一招。

E    信心篇

3/4企业对明年表示乐观

金融风暴肆虐之时,“信心比黄金更重要”一度成为人们谈论经济的重点。一年多过去,中山企业对未来的信心如何?在调查中,67%的企业认为目前的经济形势已经好转,约3/4(75.3%)的企业对自己2010年的经济表现表示乐观。

企业的判断是否准确?提振起来的信心,能否在2010年带来不俗表现?

梁士伦:金融危机到来之时,由于中国金融行业开放程度较低,受到的负面影响相对较小。政府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和一系列政策手段,也渐渐生效。2009年,中山市经济表现非常好,仅有出口指标出现负增长,且降幅为珠三角城市中最小。这些因素都会增强企业的信心。对经济的信心反过来又会促进企业增加投资、投入研究开发,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林江:个体企业对明年的信心,往往跟今年下半年的订单量有关。通过这一订单量来预计明年,形势可能一片大好。然而,每年下半年本是企业生产的旺季,尤其是出口企业。我觉得,只有明年上半年的淡季也能出现良好的增长势头,才能判断这种增长是企业的自然增长,而不是季节性增长。

调查结论符合    经济总体印象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南方都市报》此次经济调查,从中山工业最重要的五大产业电子信息、纺织服装、五金灯饰、化学工业、电气机械入手,对2009年的中山经济状况做出独立解读,这种努力弥足珍贵。

调查采用了配额抽样的方法,以五大产业规模以上企业数为基本配额参考,所得结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中山经济。但由于调查条件、时间的限制,未能做到随机抽样,调查的覆盖面也不够广,因而其结论并不能简单地推论到总体经济。

调查取得的结论基本符合我们对2009年中山经济的总体印象。出口方面,约35%的企业出现明显降幅,亦有约21%的企业逆势增长,体现了中山经济出口在2009年的负增长情况,亦可印证其降幅不断收窄的趋势。企业普遍反映的生产成本增加,也与2009年生产要素价格波动、劳动力价格上升的市场情况密切相关。调查反映的其他经济情景,如裁员减薪幅度不大、企业订单量分化动荡等,都可在学理和经验上作出合理的解释。

值得高兴的是,超过3/4的企业对2010年的发展前景表示乐观。这是今年下半年中山经济发展取得成效、企业感受到经济回暖的心理表现。而对经济形势的信心反过来又会坚定企业增加投入、做强产业的信念,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在新的一年即将到来之际,这对中山经济无疑是一个利好的消息。

2010,让我们为中山祝福。

□ 梁士伦

点评专家

梁士伦 电子科大中山学院教授、中山经济研究院副院长,主要研究产业经济理论与政策、中小企业营销与管理,对中山经济情况有深入了解。

林江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税系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财税理论与政策、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区域经济与金融、风险投资。

制图 张许君

本叠采写:本报记者 杨同峰 王文杰 吴蔚诗 邓少军 陈峥 林广 张洁琼 魏蓉 吕婧 陈晓华 寇金明 见习记者 黄怡 实习生 杨艳玉 张少枫

本叠摄影:本报记者 梁炜培 叶志文

来源:2009-12-31  南方都市报 


 

TAG: 订单 两极 生产成本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