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你的位置:中山市经济研究院 >> >> 市域经济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我市出台“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专项行动计划”

热度207票  浏览161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9年10月18日 17:33

日前,《中山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专项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出台。该“行动计划”提出,到2035年,中山市形成完备的创新平台载体、创新人才、创新机制和创新环境,成为全球知名的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和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加速推进高端创新平台建设

“行动计划”从建设高端创新平台,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推动产业技术创新,促进高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完善孵化育成体系,打造创新创业升级版;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优化有利于创新的环境等方面进行布局。我市正加快推进中科院药物创新研究华南分院(中山研究院)、哈工大无人装备与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

“行动计划”提出,到2022年,引进2家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与著名高校院所共建的高端创新平台基本建成,涌现出一批创新能力突出的科技企业,在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光电、新材料等领域形成若干重大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中山翠亨科学城、创新集聚区建设全面推进,加快火炬开发区全市创新发展主引擎、翠亨新区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主阵地的建设,适宜创新创业的环境基本形成。

以光电产业为例,我市基于现有产业基础,借力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高端资源,谋划建设中山光子科学中心,将落实中国EW计划,促使200PW级超高峰值功率激光装置这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落地生根,建设世界领先的研究平台,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名片”。

中山市博顿光电科技有限公司CEO冀鸣认为,现在从国家到地方、从产业到资本都在提“硬科技”,作为初创高新技术企业、尤其是大湾区的科创型企业,已经能感觉到政策和趋势带来的东风。冀鸣说,对中山科技型企业而言,肯定更关注中山本地科技政策和产业发展走向,这次“行动计划”出台让科技型企业创业者更有信心。

■探索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模式

“行动计划”提到,到2035年,中山市形成完备的创新平台载体、创新人才、创新机制和创新环境,成为全球知名的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和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中山市政府顾问、市科协第八届委员会名誉主席刘焕彬十分认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和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这一目标定位。他认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是由各个创新主体、创新要素和创新环境之间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生态链和生态圈。如果将科技成果比喻为种子,中山具有种子发芽生长的土壤、阳光、空气、水分、环境等,可加大规划引导,完善创新体系和环境,结合实际引进优秀的科技成果进行培育。

广东粤科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高级经济师刘宁湘认为,中山有很好的企业发展土壤。比如,政府服务意识强,对科技型企业支持力度大,再加上区位交通优势明显、具有完善的上下游产业链等,在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建设方面大有可为。

“行动计划”提到,完善孵化育成体系,打造创新创业升级版。我市将加快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将发挥毗邻港澳优势,吸引港澳科技成果到中山转化产业化,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创新成果产业化基地。发挥中山制造业组团发展优势,加快推动与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等地丰富的创新科技资源的融合对接,打造以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和产业化融合发展的智能制造服务创新示范区。形成“企业家+技术专家+现代产业园”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模式。鼓励高校针对优势产业设置科技成果转化站,成立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

“行动计划”还提出,谋划建设集孵化、加速及科技服务于一体的科技园区,促进形成“技术攻关+平台建设+成果产业化”的一体化布局,推动建设创新集聚区。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