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你的位置:中山市经济研究院 >> >> 市域经济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中山构建“科创中心”路径 需集聚小微企业创新合力

热度301票  浏览233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6年6月07日 10:43

       在省“十三五”规划中对中山的四个定位——世界级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珠江西岸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区域科技创新研发中心珠三角宜居精品城市中,第三个定位被放在了新时期实现新发展的基础性位置。在多重发展坐标下,中山应如何构建具有地方特色同时又具备广阔服务功能的区域科技创新研发中心(以下简称“科创中心”)。

  近日,省人民政府特聘参事、省委党校教授陈鸿宇在解读中山“四个定位”时,重点提到了中山科创中心的定位和实现路径。他认为,尽管中山的高校和大企业相对少,但可以通过学习深圳的“借力”创新经验,通过激活草根企业的创新活力,就有可能把“满天星斗”凝聚成“明月”之势,打造具有自身特色又具备强大服务能力的创新体系。

  A.平台搭建

  要重视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问题

  陈鸿宇认为,中山“四个定位”相辅相成,互为关联。其中,世界级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需要区域科技创新研发中心作为根本支撑,珠江西岸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则为科创中心提供了技术设施支撑,珠三角宜居精品城市是上述三个定位在民生、共享领域的集中体现。

  那么,作为动力源支撑的科创中心该如何建设?陈鸿宇强调,科创中心并不仅仅包括科技创新工程,同时也涉及到文化创新、制度创新、模式创新和理念创新。他认为,中山打造科创中心尤其要关注到落地的问题,即要着眼于内部基础,怎样把科技创新跟中山的城市转型、专业镇转型和产业转型结合起来;另外,还要着眼于外部条件,要从空间扩展的角度去看,如何综合广州、深圳、佛山等城市的创新体系错位发展,如何放在三大自贸区核心包围位置、链接珠江东岸、西岸乃至粤西地区的枢纽位置来实现创新资源的高效率配置等,都是中山打造科创中心的立足点。

  具体到路径上,陈鸿宇认为中山首先要搭建一个系统的平台,涉及到制度的创新、机制和体制的创新、理念的创新等。他指出,在开放条件下,中山要抓住深化改革的契机,进一步打开空间来吸引创新资源集聚,在新型研发机构方面多想更灵活、覆盖面更广、更有效的路子。

  “总的来说,就是人、钱、地的问题。这都需要政府来搭好台,有很好的发展环境,人才自然来了;有了人才之后,要有金融资源,还要有孵化器等平台,基本的创新体系就搭建起来了。”陈鸿宇强调,打造创新体系尤其要注意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有了人才、资金和平台,更要注意如何跟中山产业结合的问题。“大项目很重要,有带动作用,但大项目不是全部,尤其是对中山来说,立足产业集群来搭建创新平台是很重要的,政府尤其要注意将中心下移,到专业镇、到产业集群、到企业去推进创新平台建设。”他表示。

  B.瓶颈突围

  学习深圳“借力”经验补高校短板

  面对高校资源相对匮乏的情况,中山应该如何在人才资源方面发力?陈鸿宇认为,对岸的深圳给中山提供了一条借鉴之路。

  他指出,深圳的高校资源也并不丰富,高校数量不多,但目前已成为全国最有创新活力的城市之一。“深圳模式的其中一个核心,就是新型研发机构多,成果转化平台多。很多国内和国际的重点大学,都在深圳设立各种科研机构、产业研究院。”陈鸿宇分析,“这是深圳的一种经验,就是通过设立各种渠道,把外地的创新资源引到他们那儿去。”

  陈鸿宇还强调,搭建科技创新中心,一方面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不能依赖出台一两个政策就把问题都解决;另一方面,政府要充分思考如何把创新资源协同地统一起来,出台接地气的政策,根据问题导向提供个性服务。

  比如针对专业镇的产业集群,服装、小五金这些传统产业,政府首先要充分了解企业及行业有哪些技术难关要突破。“突破了技术难关,就走在了市场前沿。但中小企业的诉求,可能很多高校、科研机构不知道,信息不对,所以我们需要这么一个平台,把这些需求发布出去;对于高校而言,我有哪些先进的技术,需要落地,使它产业化,可能中山的企业也不知道。所以要有一个办法,把需求的一侧和供给的一侧,放在一个平台上,让它们见面。”陈鸿宇介绍,目前,中山已经有类似的企业在做这方面的平台,小榄、古镇也有类似的经验做法,还可以继续做大、做强、做优,实现更多的创新资源整合,促进更有效的创新要素流动。

  C.政企角色

  关键是激活更多草根企业创新热情

  政府要搭好平台,但不意味着政府要大包大揽。陈鸿宇表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作为创新主体,这是一个基本的框架,也是中山努力的方向。“只有企业才知道创新的目标在哪里,有哪些难点需要突破,才能更有效地指出科研成果实现市场化、产业化的路径在哪里。”他指出,这也是深圳成功经验中的重要一条,就是学会利用以企业为主体,利用产学研资源进行有效的结合。

  陈鸿宇说,中山的专业镇转型,或者说产业集群的创新,需要一个有效的平台来组织创新要素、激发创新活力、培育创新动能;同时也需要更多的企业参与进来,根据市场导向来提出创新诉求、发现创新难点、进而实现瓶颈突破。

  但跟深圳相比,中山的情况又有所不同,以民营为主、小微企业多、“星星多月亮少”的现象相对突出。在这样的条件下如何有效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促进创新要素在专业集群之间流动?陈鸿宇表示,华为、中兴、腾讯等大企业的创新实力和创新惯性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深圳很多企业也是中小微企业,深圳的创新动力,很大程度来自于草根的民营小企业。这些小微企业创新合力的形成,需要政府购足各种创新服务的平台来牵线搭桥。同时企业也要注重通过成果转化福利来吸引人才,而非靠政府的补贴来吸引人才。

  陈鸿宇总结,政、企分工明确,平台搭建顺畅有序,企业创新热情高涨,成果转化高效快捷,做好上述不同层次的工作后,就可以把小微企业凝聚在一起,把“满天星斗”整合成“明月”。

 

TAG: 创新 中山 中心 科创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