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你的位置:中山市经济研究院 >> >> 市域经济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中山如何融入广东区域创新“朋友圈”?

热度204票  浏览86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6年2月23日 09:00

编者按经济新常态下,如何加快推动动能转换,向改革要活力、向创新要动力?中山经济研究院长梁士伦就指出,中山高等教育资源不足,对产业的贡献率和支撑服务力度也还不够。“中山只有6所高校,没有一所综合性大学,这对经济发展是不利的。”中山要补足创新要素的不足,通过区域协同创新的模式,引入市外的优质创新资源是一大方式。

  自中山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将创新驱动确立为核心发展战略以来,中山立足创新推动经济提质增量,去年“四大抓手”指标实现基本翻番,火炬开发区更被纳入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在上周举行的2016年广东省创新驱动发展大会上,正在征求意见的《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2016—2020年)》(以下简称《方案》)中有20余处提及中山,并对中山未来的创新之路给出方向:建成特色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引领区、新能源和健康科技产业集聚创新区、广东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示范区。

  面对一系列新定位、新命题,中山如何抢抓此次区域开放创新机遇,加快融入广东区域创新“朋友圈”,参与广东乃至全国、全球科技创新的竞争和交流?

  创新亮点扫描“四大抓手”指标2020年比2015年再翻番

  去年,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中山市火炬开发区也被纳入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在上周召开的省创新驱动发展大会上,进入征求意见阶段的《方案》透露,广东将形成深圳、广州为龙头,珠三角包括中山在内的其他7个地市为支撑的“1+1+7”珠三角国家自创区建设格局。

  方案提出,中山要发挥伟人故里的品牌优势以及产业集聚度高的特点,打造珠江西岸创新创业高地、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带新引擎,同时建成特色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引领区、新能源和健康科技产业集聚创新区、广东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示范区。

  中山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薛晓峰强调,“十三五”时期中山要强化创新发展理念,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核心战略和总抓手,通过实现“五个对接”、“四个翻番”和“三个转变”,打造珠三角西岸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和创新创业高地,创建成为具有示范引领带动作用的国家创新型城市。

  中山主要通过推进科技与经济、创新项目与产业发展、创新成果与现实生产力、科技创新与资本市场、企业需求与创新服务等的“五个对接”,在2016年实现高新技术企业、新型研发机构、科技企业孵化器、知识产权等“四大抓手”指标比2014年翻一番,到2020年比2015年再翻一番。借此,中山将实现全市经济结构从产业价值链低端向高端、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传统产业主导型经济向创新主导型经济等“三个转变”。

  中山市委副书记、市长陈良贤也表示,在融入珠三角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过程中,中山将把火炬开发区打造成为引领创新发展的高地,从而推动中山各个专业镇转型升级,让产业结构实现优化,转型升级达到新高度。

  高新企业去年全省新增1/9属于中山

  省创新驱动发展大会还公布了2015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获奖情况,中山共有9项以第一完成单位取得的科技成果荣获省科学技术奖励。

  上述奖励包括二等奖1项,三等奖8项,获奖项目涵盖先进制造业、电子信息、新材料、社会民生等领域。其中由中山台光电子材料有限公司主导完成的“无卤覆铜板材料的研究与产业化”项目获得二等奖,该项目开发出一种新型的电子产品印制电路板环保材料,产品具有无卤无磷阻燃等优点,已在多款知名品牌电子产品中得到应用。

  近一年里,在创新驱动引擎的多维发动下,中山市初步形成符合当地特色的创新驱动发展政策体系,创新“四大抓手”更基本实现翻番。

  企业是科技创新、新科技运用的主体,去年中山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手段,不断激发企业创新的积极性,高新技术企业净增208家,不仅增幅全省第一,更占了全省去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数超九分之一。中山市科技局全年共发放科技创新券面额1896万元,目前已兑现资金1035.09万元,兑付金额居全省首位。

  为实现传统产业向传统优势产业的转型,通过实施“机器换人”工程进行智能化改造,中山市18个专业镇去年1—11月劳动生产率增长13.9%,各镇区推行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技术改造,全市工业技改投资156.3亿元增长近70%,企业产能也不断提升。

  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中山去年更在全国率先成立广州知识产权法院远程诉讼服务处,突破诉讼维权地域限制,为企业包括立案咨询、指导调解、案件查询、远程答疑、远程接访、法治宣传等在内的一系列诉讼服务。同时在古镇灯饰快速维权中心的基础上,中山还组建黄圃家电快速维权中心,加快建设与产业集聚相适应的维权体制。
  创新,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长跑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进步之魂,而资源禀赋从来就不是决定一个地区发展的关键所在。反观国内,宏观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动能进入换挡期,传统要素驱动的发展模式正在被扬弃,科技创新已成为决定转型成败的生命线。

  在广州举行的全省创新驱动发展大会上,中山有9项科技成果荣获科学技术奖,其中二等奖1项,三等奖8项,获奖总数位居全省21地市第四名。

  就中山在全省的土地、人口乃至GDP排名而言,这无疑是一份漂亮的答卷。回望历史,这既与中山过去30多年来积累的工业实力有关,更与近年来中山率先打出的创新组合拳不无关系。

  成绩背后,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即使在珠三角自主创新示范区内,中山的比较优势并不明显:深圳“创新之都”的地位不可撼动,广州的要素聚合能力进化至“大象”级别,惠州的核电、石化等大项目足以雄视珠三角,甚至横琴自贸区也将为珠海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

  在强邻环伺的珠三角,中山应当如何自处?又该如何脱颖而出?这既是中山当下面临的战略困惑,更是历史交给中山的一道命题。

  全省创新驱动大会指出,中山市要发挥伟人故里的品牌优势以及产业集聚度高的特点,提升产业集群发展水平,打造珠江西岸创新创业高地、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带新引擎,建成特色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引领区、新能源和健康科技产业集聚创新区、广东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示范区。

  明者因时而变,智者随时而制。自力更生、敢为天下先,从来都是这座城市最重要的精神内核。在“珠三角自主创新示范区”交给中山的任务分解中,专业镇产业集群可谓“无中生有”,智能装备制造、新能源和健康产业也从来与资源禀赋无关。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创新是永恒的命题,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长跑。领跑下一个十年,中山从今天开始再次扬帆起航。


  利用卫星定位给校车戴上安全“紧箍咒”

  近年来国内车辆持续增多,GPS车辆监控系统市场不断扩大,智能交通监控系统也进入快速发展期。瞄准政府列管车辆技术空白点,长宝科技开展了“政府重点(列管)车辆监控营运中心中山应用示范系统工程项目”的建设,并获得2015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据长宝科技的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给车辆戴上“紧箍咒”——卫星定位行车记录仪,系统可以通过北斗、GPS,对车辆运行图像及声音和动态数据全程记录,传输车辆行驶状态及路径的相关信息,实现跟踪、定位、轨迹、行驶状态、报警、提醒、数据传输等功能。

  信息获得后,将反馈至监管指挥一体化平台,可以为车辆调度、路线控制、宏观调控和应急指挥提供依据,保障交通运输的管理及运行效率。如通过和交警管理指挥中心与列管车辆GPS监控中心联网,让交管部门获得车辆行驶、道路交通、警力分配等相关情况,从而实现应急事件的快速处理、警力快速到达、实时交通安全等功能。

  “目前,我们为中山市交通局成立的‘交通运输车辆卫星监控服务中心’,率先将北斗卫星定位汽车行驶记录仪用于政府重点列管的车辆。”据该负责人介绍,该中心主要对客运班车、旅游包车、出租车、重型货车、汽车列车、建设施工单位散体物料车、校车、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车辆等八类车进行实时监控,从而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保障群众的出行安全。

  据了解,该项目系统建成后,将具备统一接入能力,支持所有符合广东省地方标准的车载终端接入,同时支持市场上常见的30多种以上终端的接入,对省级卫星定位监控平台按照全省所有道路运输车辆的卫星定位数据接入设计,系统总接入容量大于120万辆。

  出入境“福尔摩斯”揪出病毒媒介

  媒介生物携带的鼠疫、登革等多种病原体,与人类生命健康息息相关。全球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为输入性媒介生物在国际口岸间传播提供了机会,很容易引发一系列生态和公共卫生问题,尤其是近期在中、南美洲流行的蚊媒传染病——“寨卡病毒”,更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而在中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内有这样一群“福尔摩斯”,他们可以通过DNA条形码等分子检测技术、极低频电场等技术和设备,成功监测出出入境口岸的媒介生物和携带的病原体,及时将危机挡在“门外”。

  2月16日,由中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国境口岸媒介生物及其携带病原体监测、检测及综合防治平台的建设”荣获2015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据了解,该项目分别从媒介生物现场监测、形态及分子鉴定、携带病原体检测及综合防治等4个技术层面展开研究,取得了实用性和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对保障我国公共卫生及生态安全意义重大。

  中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介绍,该项目之所以能够获奖,在于其特有的创新性和重要性。项目组研制的DNA条形码等分子检测技术和多元化、集成式核酸检测产品及技术方法,以及研制的极低频电场及超声波驱鼠设备和便携式监测箱、标本制作设备等,不仅实现了国境口岸媒介生物及携带病原体的从现场监测到实验室检测的标准化,大大缩短检测周期,促进外贸发展,而且减少了媒介生物本身及其携带病原体的扩散机会,减少了对公共卫生和生态的威胁,对维护国门安全至关重要。

  “在本项目实施过程中,得到中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大力支持,还专门成立了保障小组,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最大程度地满足项目组的要求。”中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项目不仅克服了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非成虫态、雌性、肢体残缺种类不能准确快速鉴定的技术难关,同时还克服了传统形态鉴定的诸多缺点,大大缩短检测周期,提高通关速率,减少了医学媒介本身及其携带病原体的扩散机会,维护了国门安全。”

  跨区域引种植物新增产值23.7亿元

  棕榈园林股份有限公司的“花木跨区域规模化引种驯化与人居环境应用研究”项目,日前荣获2015年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该项目2014年获得成果登记证书,通过成果转化累计实现直接新增产值23.7亿元,新增利润2.52亿元,新增税收1.35亿元,同时通过在国内带动周边农户进行辐射推广,累计实现间接经济效益约29.5亿元。

  据悉,该项目由中山市政府和企业共同出资,总经费1000万元,也是2009年中山市科技计划重大项目,棕榈园林组织团队自主研发,项目攻关前后历时约4年。该项目研究出跨区域引进植物种及品种2810个,其中763个为我国跨区域首次引种,567个来自国内,196个从国外首次引种,重点引种和推广应用200多个。同时,建立了新优花木综合评价体系,对重点引种和推广应用的200多个种及品种,从观赏价值、资源潜力和生物学特性三大方面挑选了10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有重要价值的园林植物25个。

  另外,采用植物模块化和长效型混合花境相结合的造景手法,项目团队将跨区域引种的植物进行综合应用,创造集景观多样性、生态多样性、低碳于一体的园林植物配置模式,建设了从温带到亚热带不同气候型的100多个人居景观工程应用示范点,其中精品示范点20多个,真正实现了研究、生产、应用的一体化。

  棕榈园林该项目团队介绍,该项目属于林业科学领域中的园林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项目,研究利用生物多样性和景观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从我国园林植物资源的应用现状和现有配置模式着手,通过国内外园林植物资源和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开展规模化的跨区域引种,并进行观赏性与适应性评价筛选,总结了跨区域引种新优花木的栽培繁育技术和在生态园林建设中应用的关键技术。

  据悉,项目获得了授权专利6项和植物新品种权3项,出版专著2部,内部发行图册3本,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0篇;项目执行期间,在全国各区域建立了引种园5个,面积1000余亩,扩繁园林植物154种560余万株,此外,项目结束后继续进行成果转化,丰富了我国各区域园林植物应用种类,提升了我国园林绿化项目的园艺化水平,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话题纵深

  融入“1+1+7”珠三角国家自创区格局

  伟人故里如何打造珠江西岸创新高地?

  位于珠三角几何中心的中山市,眼下正处于新旧增长动力转换阶段,传统产业正加速向优势传统产业迈进。在今年年初的市两会上,中山提出要以“双向开放”的发展思路,打造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这其中也包括了推动创新要素资源的“双向开放”。

  而随着“1+1+7”珠三角国家自创区格局的确立,中山在这个重要节点上迎来了新使命。面对打造珠江西岸创新创业高地、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带、特色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引领区等一系列新定位、新命题,立足于自身情况,中山要如何抢抓这次区域开放创新的机遇,加快融入广东区域创新“朋友圈”,参与广东乃至全国、全球科技创新的竞争和交流?

  两区充当链接自创区的“桥头堡”

  今年年初,曾孵化出康方生物、司南物联等的健康基地孵化器申请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进入公示阶段。这不仅意味着中山市健康产业的孵化链条有望获得进一步提升,同时中山市也将拥有第二个国家级的科技企业孵化器。

  健康产业、装备制造业都是中山的支柱产业,同时也是火炬开发区打造的“4+2+2”现代产业体系中的第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火炬区去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40.5亿元,比增11.68%,更引进了康芝药业、京花制药等先进项目。目前,火炬区也计划打造以健康产业为主的特色创新型产业集群。

  随着火炬区正式被纳入珠三角国家自创区,该区也将成为中山加速融入珠三角创新一体化体系的“桥头堡”。根据正在征求意见的《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2016—2020年)》,广东省将发挥高新区的核心带动作用,形成深圳、广州为龙头,珠三角包括中山在内的其他7个地市为支撑的“1+1+7”珠三角国家自创区建设格局。而《方案》中提到关于中山市火炬开发区的建设任务中,将着重提升健康科技、高端装备等产业集群水平。

  近年来,随着火炬区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能力、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能力的不断提升,健康科技、高端装备两大产业不仅发展迅速,更通过开放创新的方式,一方面引入外部创新要素资源,一方面在内部形成镇区间的创新资源共享。

  如在健康产业方面,去年底中山市政府正式与科技部火炬中心、中关村管委会签署合作协议,将引入国内高新区排名第一的中关村内创新资源,从“互联网+健康科技”新产业生态入手,着手创新健康产业发展体制机制,合作开展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云健康管理服务。而在市内,近年来火炬区与南朗镇也形成了健康产业发展协作区,将一些创新项目推荐、分享给南朗镇,区内也有不少企业在南朗镇设置了分支机构,以带动南朗镇健康产业实现创新发展。

  中山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薛晓峰提出,中山将发挥火炬区与翠亨新区作为该市对外创新接口、对内创新枢纽的作用,培育和引进一批科技创新载体,吸引各类人才聚集扎根,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的经济体系。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