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你的位置:中山市经济研究院 >> >> 产业经济发展 >> 产业集群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产业集群重点围绕产业价值端、核心技术端、市场控制端增加产业附加值

热度303票  浏览441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0年9月01日 09:10

综述

既脚踏实地又仰望星空

 

   “要勇于担当起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既要脚踏实地,又要仰望星空。”在省委十届七次全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这句经典的语录,为当前快马加鞭进行的"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

   脚踏实地,是务实苦干开拓进取,关键是“干”;仰望星空,是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关键是“思”。只有在干中思,思中干,方能保证经济社会的航船在科学发展的海域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这一思路,正在中山得到实践。

   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上,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根楷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建立在清醒认识自身优劣势基础之上。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把长远目标与阶段性目标结合起来,既明确“应该做什么”,又认清“能够做什么”,既不能好高骛远,又谨防错失良机,坚持扬长避短,集中资源投向关键环节、关键领域,推动比较优势动态发展。

   中山产业的比较优势,在于支柱产业集群发展,吸收、整合、集聚了市内外优势资源和要素,产业链上下游相互配套,专业分工合理高效,产业集群已经具备向价值链高端推动的自觉。然而一分为二地看,中山产业的劣势,也存在于产业集群“星星多月亮少、有集群没规模”的薄弱环节。毕竟,强大的产业竞争能力需要一定而合理的生产规模,适度规模是产业利润最大化的必要条件,也是各产业立于不败之地的基本条件和有力武器。

   于是,同样在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上,市委副书记、代市长薛晓峰描绘了中山产业未来的发展图景:做到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实现“星月辉映,满天灿烂”的宏伟大业。

   中山产业,到了全面升级的节骨眼上。全市上下凝心聚力,开足马力全力以赴加快产业结构升级。

   市发改局局长、市经济研究院顾问黄桂光在接受记者专访时称,为了提升中山产业竞争力,我市将在十二五”期间调整原有的电子信息、电气机械、金属制品、纺织服装和化工产业“五大支柱产业”,调减化工产业,合并电气机械及金属制品产业,增加新能源、装备制造和健康医药产业,使我市支柱产业由“五大”扩容为“六大”,支柱产业覆盖面由传统优势产业扩大至新兴产业,产业内涵得以优化。

   此外,我市将以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双提升”为抓手,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积极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关联度高、带动性强、附加值高的新能源、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先进制造业。力争到2015年形成3-4个千亿元级的先进制造业产业群,先进制造业比重占工业比重将超过50%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加强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有机融合与互动发展,促进生产经营活动向产业链两端延伸,推进制造企业的服务化。重点发展金融物流、信息服务、商务服务、会展、文化创意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推进商贸、文娱、旅游等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和改善与民生有关的社区服务、家政服务、养老服务业。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建设产业集群升级创新示范市为载体,引导传统产业积极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积极培育主业突出、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努力把中山灯饰、小家电打造成千亿元级产业集群,把红木家具、五金制品、纺织服装打造成百亿级产业集群。

   ——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围绕健康产业、LED、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中选取关键环节,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指导目录,着力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抢占产业竞争的制高点。

   ——坚持发展现代农业。积极发展优质、高效、生态的精品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发展花卉苗木、水产养殖、南药、珍贵树种、农业生态旅游等特色效益农业,打造若干个现代农业示范区和现代农业精品项目。

产业竞争力报告

   产业强则经济强,中山应对金融危机成效显著,产业的科学布局和适时调整功不可没。

   20089月,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发布了“2008中国百佳产业集群”的获选名单,中山机电产业集群、古镇灯饰产业集群、沙溪休闲服装产业集群、小榄五金制品产业集群名列其中,占全国的1/25、全省的1/5。中山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李立勋分析认为,中山产业的突出亮点在于产业集群,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山经济能够企稳向好,关键在于产业集群成为联系企业抱团取暖的纽带,由于拥有完整的配套,能够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信息技术的互享,则有利于逆市下更好地争取市场,为企业赢得更多机会。

   事实胜于雄辩。哪怕是在寒风飕飕的2008,中山民营工业总产值亦保持了快速增长,总产值几乎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四成,增幅高达20.5%

 

产业优势:集聚效应促工业、出口、消费“三回升”

   中山产业集群的演进过程,经历了从分散办企业到集中办企业,由集中办企业到集中做产业,由集中做产业到区域产业组团发展等阶段,目前我市已成为建设全省产业集群升级创新试点。

   市发改局局长、经济研究院顾问黄桂光指出,历经多年的发展,我市产业布局的主体框架已基本形成:以主城区为中心的服务业发达,目前集中了东区、石岐区、西区三个市镇共建服务业集聚区,金融、会展、商务服务、总部经济等高端服务业在主城区发展势头正猛。以开发区为中心的东部形成了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以小榄镇、古镇镇为中心的西北部形成了灯饰、家电、五金、家俱等产业集群。以坦洲镇、三乡镇为中心的南部形成了出口加工制造产业基地。密集的特色专业镇构成全市产业发展的重要节点支撑。“中山经济的基础扎实,内外市场并重,金融危机虽然对我市产生了较大的冲击,但全市上下励志奋进,共渡难关,成功抵御危机的不利影响,今年上半年成功实现工业、出口、消费‘三个回升’。”据悉,今年上半年全市工业发展稳健回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23.7%;外贸出口稳健回升,出口同比增长29.7%;市场消费稳健回升,城乡消费稳中趋旺。

   这不得不归功于产业集聚的效应。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温宪元认为,中山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内外源经济协调发展,产业集群经济内生力强。中山已经逐渐走出了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初步呈现出速度质量相统一,规模效益相协调、资本知识推动、经济环境相宜的又好又快发展格局。

 

产业承载平台:从“公路园区”到“轨道园区”

   园区是产业的载体,中山多年来一直“手无寸铁(路)”,围绕干线路网布局产业园区成为现实的选择,同时也形成了目前园区依马路而建的格局。这一布局形态顺应了当时的发展阶段,促进了公路沿线镇区经济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布局分散、用地分割、交通拥堵等问题。

   未来五到十年间,对中山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将是轨道交通。轨道交通不仅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还将对产业布局产生巨大影响。“马路经济”时代,各镇区在马路上新设路口、新增道路、建设园区较为容易,但进入“轨道经济”时代,列车停泊的几个站场才是集聚资源、发展园区的重点区域。

   因此,未来几年中山将新增的广珠轻轨、广佛江中珠、中莞等城际轨道,还有西部沿海、南沙疏港等铁路,这些轨道的站场布局将直接影响我市未来的产业园区布局。我市将充分依托这些站场,在以客运为主的轻轨站场重点布局服务业园区,在以货运为主的铁路站场重点布局高技术制造业园区,以起点更高、规模更大、效益更好、环境更优的标准,集中各类资源,把这些园区打造成承载未来我市新兴产业发展的大基地,为十二五中山产业的再腾飞提供大平台。

 

产业调整:支柱产业从“五大”扩容为“六大”

   明年将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依然是重中之重,中山产业如何在“调结构、促转型”的棋盘上落子?产业发展又有什么具体思路?黄桂光认为,“十二五”期间的核心任务之一就是运用产业政策,形成科学的产业导向,调整我市的产业结构,实现优化升级。

   “调结构,必须要调而有方,调而有效,要把产业结构优化和城市环境优化有机结合起来,在调整的过程中实现产业结构和城市环境的双优化。”黄桂光说,“三个适宜”是我市的发展方向,环境好是我们城市的一大亮点,也是我们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过程中只能强化而不能弱化的方面。为从源头上把好产业准入关,市发改局计划在今年下半年启动《中山市产业发展导向目录》的修编工作,争取在明年年初,作为“十二五规划”的配套政策之一同期出台,力争用更高的准入标准、更有力的支持政策,发展一批新兴产业,淘汰一批落后产业,搬迁一批限制产业,促进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着力提高先进制造业在制造业中的比重、现代服务业在服务业中的比重,推进中山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思路决定出路。根据我市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我市支柱产业在“十二五”期间将进行调整。我市支柱产业将由1999年提出的电子信息、电气机械、金属制品、纺织服装和化工产业“五大产业”调整为新能源、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健康医药、电气机械及金属制品、纺织服装“六大产业”。支柱产业覆盖面由传统优势产业扩大至新兴产业,产业内涵得以优化。

   “促转型,要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城市转型有机结合起来,在转的过程中形成支撑中山长远发展的增长极。”黄桂光进一步解释说,这里讲的增长极,一是项目增长极,主要指符合产业发展规律,能够引领产业发展,具有较强的代表性的中山现代产业100个强优项目,项目的遴选工作将在近期开展,旨在遴选出创新能力强、辐射带动作用明显、投入产出比高、节能环保的“中山百强”,用强有力的支持政策,助推这些项目尽快建成,为转型发展增添新动力。第二个增长极是区域增长极,主要指要遵循有效增长的理念,不断优化市域空间布局,推进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主体功能区,让同等的土地空间创造更高的价值。

   十二五期间,加快提升主城区首位度将是一项重要任务,主城区是城市门户,是辐射带动全市发展的首善之区,我市将按照要素集聚、文化引领、交通枢纽、服务提供的四大定位,加快主城区的建设与发展,争取早日把主城区建设成为中山转型发展的重要区域增长极。

   宏图已绘制,产业优化升级的关键保障在于执行力。黄桂光认为,执行力包括了完成任务的意愿以及完成任务的能力、完成任务的程度。“转变发展方式任务艰巨,需要我们苦干实干科学干,执行力的高低,决定了我们在干的过程中,决心有多大,思路有多宽,办法多不多。”他说,作为宏观经济部门,市发改局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进一步提高执行力,全力以赴搞规划做分析提建议,要资金跑项目抓调控,多想全局性的大事,多做有前瞻性的工作,多研究有针对性的办法,当好市委市政府的参谋助手,协助市委市政府做好调控和统筹。最近,市发改局正在抓紧制定《中山市产业发展目录》、《中山市促进民间投资指导意见》以及简政强镇扩权配套政策,为我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强大的政策力。

 

链接一

十大领域吸引民间投资

我市将完善民间投资政策支持体系激活社会资本以支撑产业集聚

   本报讯(首席记者苏小红通讯员赵湘)素有“草根经济”之称的民营经济在中山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对产业集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最近,我市正在抓紧制定《中山市促进民间投资指导意见》,按照“凡是民间资本能办的事都要尽量让民间资本去办”的要求,坚持放宽政策、放手发展原则,进一步拓展民间投资领域和范围,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国家和省市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和领域。

   据了解,近年来,我市民间投资不断发展壮大,范围覆盖国民经济19大类行业,已经撑起我市经济的半壁江山。为了充分调动我市民间投资的积极性,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为实现我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强大内生动力,我市致力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对各类投资主体同等对待,构建对所有企业一视同仁的投资管理平台。以公共服务领域为突破口,利用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优先支持若干民间投资公共服务领域示范项目,有序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同时将继续提高政府行政能力和服务水平,综合运用价格、金融等优惠政策,简化审批程序,努力构建较为完善的民间投资政策支持体系,切实将民间资本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记者了解到,我市将开放十大重点行业领域,鼓励引导民间资本进入。

   交通基础设施领域。制定我市公共交通改革方案,引入竞争机制,鼓励投资主体多元化。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公路、公共停车场、公共汽车公司、公交线路、轨道及站场配套设施投资运营。

   市政公用事业领域。鼓励民间资本通过独资、参股等方式进入市政广告、城市照明、园林管理、污水和垃圾处理等领域,选择若干市政工程项目,采用市场化的经营方式向民间资本转让产权或经营权。

   能源领域。结合市能源发展规划,在原油、天然气、成品油的储运和管道输送设施及网络领域,鼓励民间资本通过参股等方式参与建设。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生物质能开发、新能源汽车应用等。

   电信领域。鼓励民间资本以参股方式进入基础电信运营市场,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无线城市建设,鼓励民间资本开展增值电信业务。

   金融服务领域。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农信社改造,参与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鼓励民间资本参与设立融资性担保公司、风险投资公司。

   商贸流通领域。鼓励民营商贸企业采取连锁经营、特许经营、联盟发展等现代经营模式,鼓励本市民营商贸企业以中山为总部,积极向本区域外发展,积极引导民间资本投资第三方物流。

   中介服务领域。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环境评估、工程咨询、设计审图、节能评估、土地测绘等服务领域,鼓励现有中介机构做强做大,鼓励中介服务业集聚发展,培育若干家高水平的中介机构,促进中介服务领域有序发展。

   教育领域。结合市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领域,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并予以重点扶持。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公办教育后勤服务领域。

   医疗卫生领域。结合市卫生事业发展规划,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康复医疗、大型健康养生基地等领域。

   社会福利领域。鼓励民间资本兴办养(托)老和残疾人康复服务等各类社会福利机构。

 

链接二

中山“百强”打造“增长极”

遴选标准为创新能力强、辐射带动作用明显、投入产出比高、节能环保好

   本报讯(首席记者苏小红通讯员赵湘)支撑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需要充满生机活力的增长极,引领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需要龙头项目,记者获悉,中山市现代产业100强项目遴选工作已进入前期准备阶段,领导组办公室已拟定遴选暂行办法报送市政府审定。创新能力强、辐射带动作用明显、投入产出比高、节能环保好成为遴选的主要标准。

   "中山百强"项目的选择范围要求具有现代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的代表性,能够体现行业发展的重点和方向,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20强、现代服务业20强、先进制造业20强、优势传统产业20强、现代农业20强。"中山百强"项目的遴选一是遵循龙头性原则,即项目对支撑我市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具有重要作用;二是遵循集聚性原则,即项目有利于形成产业集群,延长产业链,提升产业竞争力;三是遵循创新性原则,即项目有利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四是协调性原则,即项目有利于区域协调发展和内外源经济协调发展;五是品牌带动原则,即项目有利于带动区域品牌建设,具有自主品牌。

   记者了解到,遴选暂行办法一经市政府通过,将面向各镇区征集项目,我市已进入广东省现代产业500强的20个项目将自动成为"中山百强"

TAG: 附加值 核心 集群 技术 价值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