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你的位置:中山市经济研究院 >> >> 市域经济 >> 社会事业专题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促转型

热度292票  浏览192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1年1月19日 09:55

我院社会事业研究所所长申群喜教授一文“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促转型”于2011年1月17日刊发在《中山日报》论丛版,详细请见下文:

"十二五"时期是体制转轨、社会转型和结构转换的关键时期。要大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顺利转型,实现经济社会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迈入新台阶提供坚实的体制保障,必须突破原有的体制机制约束,加快推进体制改革步伐。要从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入手,以社会体制机制改革为着力点,全面加强以民生建设为重点、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取向、社会全员就业服务体系完善、城乡一体化的社会建设,促进社会转型;以构建新型公共服务体系为核心,推动政府管理转型;以提升城市竞争力为动力,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转型。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 “十一五”期间,我市以建设“三个适宜”城市为目标,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核心的各项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以积极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创新行政审批方式改革试点、城乡金融服务一体化综合改革试点、价格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性环节的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我市“十二五”期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供了有利条件。

■社会建设存在不少 “短板”

但相对于经济领域的快速发展,我市社会建设存在不少“短板”,如果不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将严重制约、阻碍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增长方式的转变。比如:

1.镇区行政体制与当今以城市群为载体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综合实力竞争的需要尚不相适应。我市镇区结构布局较为零散,难以发挥聚集资源的作用,与当今以城市群为载体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综合实力竞争的需要不相适应;简政放权事权改革尚未全面铺开,制约镇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有待克服;主城区首位度不高,城市综合实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不够强,以主城区为主导的城市群格局尚待进一步优化。

2.制度变革促进发展的空间在压缩,发展对改革的依赖程度在下降。制约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依然存在,人才、土地、资源和环境的紧约束仍然严重,在某些行业和领域,地方国有企业的垄断性强,非公有制经济进入的门槛依然相当高,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尚有待优化;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吸引人才、聚集人才、留住人才的机制还很欠缺,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还面临诸多制约;经济结构尚不够合理,第三产业比重偏低,尚缺乏引领第三产业长足发展的“龙头”企业和“板块”;我市改革开放以来原有的地缘优势、先发优势、体制机制优势都在弱化。

3.在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利益协调、社会问题处理等方面未进行结构性变革。社会改革相对滞后,社会公共服务供需失衡,社会管理和服务基本由政府提供,社会参与度不够,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机制尚未形成;社会组织力量弱小,社会组织的活力还远远没有得到释放,社会工作和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

4.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还甚为薄弱。尽管我市在建立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方面先行一步,顺利实现了养老、医疗等重大体制改革,农村养老退休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正逐步完善,老年社会福利设施不断发展。但是,我市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各项准备还严重不足,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还很不完善,养老服务业还很不发达,老龄事业还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和缺项。

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我市经济发展依赖外来劳动力的程度将进一步加深,“招工难”将进一步加剧。这也促使我们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升级产业结构。

 

■经济转型需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相配套

“十二五”时期是体制转轨、社会转型和结构转换的关键时期。要大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顺利转型,实现经济社会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迈入新台阶提供坚实的体制保障,必须突破原有的体制机制约束,加快推进体制改革步伐。要从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入手,以社会体制机制改革为着力点,全面加强以民生建设为重点、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取向、社会全员就业服务体系完善、城乡一体化的社会建设,促进社会转型;以构建新型公共服务体系为核心,推动政府管理转型;以提升城市竞争力为动力,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转型。我主要从社会建设密切相关的两个方面谈谈对中山经济转型的一点思考。

1.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大力发展老龄产业

我市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生活方式多样化对家庭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中山市早在1990 年就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2009年末,中山市老年人总数达18.63万人,其中空巢老人比例超过50%。随着空巢家庭、“421 家庭”数量的增加,63.3% 的中山居民家庭有照料看护老人的家务劳动项目,目前有17%的家庭聘用家庭服务人员承担照料老人的工作,家庭对社会养老机构的需求不断增多。

大力发展老年服务业,不仅能够较好地满足广大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种养老服务需求,而且可以增加社会就业岗位,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当前,美国、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老年市场都占到了整个消费市场的20%左右。但目前我国老年产业市场还处于初始阶段,老年产业是极具潜力的朝阳产业。政府应及早将老年产业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从政策上加以扶持、引导,适时制定老年产业发展规划,及时出台相关政策,引导企业合理规划、规范经营,促使其健康发展。

2. 大力发展家庭服务业,是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措施和有效途径

家庭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扩大内需,增加就业具有很强的拉动效应,是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家庭服务业大致有20多个门类,200多种服务项目,涉及家务劳动、家庭护理、维修服务、物业管理、养老服务、病患陪护、家庭用品配送、家庭教育、家政管理等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当前,我市的第三产业比重落后于省平均水平,与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大力发展服务业势在必行 。

“十二五”期间,我市要将第三产业的比重提高到45%,大力发展家庭服务业是优化产业结构,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推进家庭服务业,首先建立政策支持机制。比如在财税、信贷、价格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各种所有制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等方式进入家庭服务业。要认真做好弱小企业扶持和鼓励个人创业工作,完善家庭服务业培训制度,大力发动本地待业失业人员尤其是本地无业“40、50人群”参加培训。

同时,要依托社区服务中心,支持在社区、村创办家庭服务企业。在社区服务中心的基础上拓展家庭服务功能,把家庭服务纳入社区服务当中,鼓励在社区、村开办家庭服务企业,让本地居民、无业人员就近就业,使需要雇佣家庭服务人员的家庭可以就近聘请到家庭服务人员,增加其信任度和安全感。

此外,要打造家庭服务业品牌企业。鼓励中小企业要做专做精,大企业要做大做强,形成一批有规模、有品牌、有效益的龙头企业,实现家庭服务业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专业化管理、标准化服务,提升家庭服务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TAG: 研究所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