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中山:寻找“增长极” 促文化产业集聚

热度250票  浏览248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0年3月11日 10:15

2010政府工作报告将文化建设专门列为一段,说明文化产业在加快新的增长方式转变中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去年,我市文化产业占全市GDP6%左右,证明了我市文化消费市场潜力巨大,文化产业对拉动内需具有巨大作用。

地处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山2009年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为110.4亿元,可是区区一部《阿凡达》,净赚19亿美元,约为130亿元人民币,比中山2009年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110.4亿元还高出约20亿元! 如何发展文化产业,陈少峰认为,我们要借鉴的,不是《阿凡达》的高科技,而是《阿凡达》背后投射出来的文化创新精神、文化市场探索力量,以及‘十二年磨一剑’的淡定、求实态度。

 

因地制宜发展文化产业

 

陈少峰认为,目前国内文化产业存在一个通病:产业集聚度不高、与现代新媒体、新科技结合不够紧密。但可喜的是,中山近年文化产业发展已逐渐形成产业集群式,呈现出三大鲜明的特色:一是镇区特色文化,包括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小榄文化艺术品产业基地、中国游戏游艺产业(港口)基地、坦洲镇伊泰莲娜省级文化创意园等;二是历史文化资源衍生的文化产业,包括小榄菊花、坦洲咸水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和中山装等;三是具有鲜明地方人文特色的文化旅游业,如民众镇岭南水乡、孙中山史迹径等。

发展文化产业要抓地方特色,张铁建议说,依托中山“一镇一品”的区域特色经济优势,挖掘、整合文化产业内涵,实现全市空间上的聚合,提升文化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水平。目前,中山已形成了门类较齐全、品种丰富、投资经营主体和消费层次多元化的文化产业体系。印刷业、文化旅游业、文化娱乐业、新闻出版及发行业、广播电视业等五个行业合计收入占全市文化产业总收入90%以上。

发展文化产业可“就地取材”,开发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山的文化产业也可因地制宜,寻找自己的“增长极”。

 

挖掘公共文化场馆的价值

 

总理报告里说政府要更好地履行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责任,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文化资源配置要向基层、特别是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倾斜,推进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免费开放。

从公共文化事业发展来看,中山走在了前头。中山去年就实现了城乡农家书屋全覆盖,各个镇区的文化站都达到了特级文化站的标准,而我市下一步要考虑的就是如何“激活”这些场馆,提高利用率,让它们真正成为传播知识,播撒艺术的乐园。

陈少峰提出,近年来随着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众多文化场馆走进了城乡,但是多数还处于“休眠”状态,并没有真正“动”起来,他认为无论是博物馆还是美术馆、文化馆,都应该积极发挥传播和教化的功能,不能仅仅成为一种摆设。“通过一些活动载体比如公众的讲座、大众辅导、艺术沙龙、巡回展示等形式让艺术不仅走进大家的视野,还能走进大家的脑海,看懂、听懂其中的文化内容,如此文化场馆的建设才有了真正的价值。

TAG: 集聚 中山 增长极 文化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