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你的位置:中山市经济研究院 >> >> 市域经济 >> 中小企业研究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东莞最低工资上调 在莞港企生存压力倍增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南方日报   发布者:希文
热度316票  浏览242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1年3月23日 17:05

最低工资上调二十余日,多数在莞港企反映最低工资上涨导致劳动力成本急增,消化难度大,挑战未来生存。香港工业总会副主席刘展灏甚至认为,未来三五年内珠三角有1/3港企会因此遭淘汰。

日前,香港工业总会副主席刘展灏率团访问东莞市人力资源局,得到的数字并不乐观。

人力资源局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东莞春节后回流的工人人数比去年增加了3%,有92%的工人春节后回东莞工作。 “但现在缺工已成为一个常态”,刘展灏说,从2008年底金融海啸开始,3个月内东莞的工人有64万离开,而2010到2011年,又多了30万工人离开,形式未来几年并不会改善。

珠三角缺工情况严重,加上最低工资上调,引发企业劳动力成本急增,刘展灏为港企未来感到担忧。

难以消化的19.6%

调查显示,当前港企可承受的工资增幅有限。33%的企业负责人表示,只可承受不高于5%的工资增幅,30%的企业负责人表示可接受5.1%至10%的增幅,而可承受高于10%的工资增幅的企业仅为19%。

3月1日起,东莞市最低工资标准从920元/月上调至1100元/月。

“保守计算,最低工资上调后,我们的人力成本增加了近20%,短时间内要消化,很头疼。”知名港企晶苑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晶苑”)项目经理叶海智说。

根据去年8月香港工业总会对以东莞为主的珠三角港企调查显示,当前港企可承受的工资增幅有限。33%的企业负责人表示,只可承受不高于5%的工资增幅,30%的企业负责人表示可接受5.1%至10%的增幅,而可承受高于10%的工资增幅的企业仅为19%。

但这一次,工资一涨就涨了19.6%,这意味着超过80%的企业难以承受。于是,消化成本成为他们面临的最大问题。

成本怎么消化,转嫁给买家?“非常难!”一名业内人士说,金融海啸以后,东莞的外向型企业为了争抢本已不多的订单,纷纷压低出货价,因此,难以说服买家接受涨价。

而根据香港工业总会调查显示,33%的企业可转嫁给买家的比率少过5%,16%的企业可转嫁给买家的比率介乎5.1%至10%。最值得注意的是,43%的企业负责人对此问题保持缄默,“因为他们连能不能转嫁都没有把握”,该人士说。

把工序转移到珠三角以外的工厂?事实上有企业这么做,但效果似乎不理想。晶苑除在东莞有制造厂外,在孟加拉、泰国、斯里兰卡等地也有工厂。“但很多商家不愿意冒风险下海外厂的订单,一是因为那些地区政局不稳定,他们担心生产的持续性;二是因为这边多年来形成良好的工艺和高级的技术,厂家更钟爱这边的产品。”叶海智说。

把工厂搬到珠三角以外的地区去?在香港工业总会的调查中,只有16%的企业打算这么做,企业认为,目前广东省内和中西部地区承接生产线转移地的条件仍有待完善。港商若决定搬厂到其他地区,往往有其他例如原材料的供应、开拓新市场等因素的考虑。而且,企业普遍认为,长远来说工资持续上升将是未来趋势,目前工资低廉的地区几年后也会随经济发展而上涨。

于是,增加生产自动化程度以减少人力需求,成为多数企业更青睐的选择。在香港工业总会的调查中,绝大多数(67%)的企业打算靠逐步增加生产线自动比的方法应付劳动力成本的急增。

晶苑也是其中之一。“我们刚刚又引进了一套自动化设备。”叶海智说,为了应付劳动力成本剧增,他们近期加大了对自动化设备的引进力度。尝试应用更多自动化设备对毛衫生产实现从织片、缝盘、挑撞到洗烫的流程改造

通过数据分析,运用新设备对生产流程改造后,对员工的需求从200人下降至84人,省下来的58%的工人工资就用来应付现有工人20%的工资涨幅。

“看起来很有效对吧?但实际上也是理想情况,因为还有很多延伸的边际效益放大了成本上涨,所以我们觉得压力很大。”叶海智说。

劳动力成本继续看涨

目前在珠三角的港企约有57500家, 未来几年,最低工资标准将以每年不少于13%的幅度上调,这样算来,几年后最低工资标准或翻一番。港企面临的成本压力不小。

“劳动力成本上升且短缺的问题,短期内没有办法解决。”刘展灏说,“至少今年内,这种形势还会持续。”

“内地的最低工资标准上调的速度和幅度之快,世界少有。”刘展灏感慨,东莞在10个月内两次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而根据温家宝总理的讲话,未来几年内,要以每年不少于13%的幅度上调最低工资,这样算来,几年后最低工资标准或翻一番。

面对这种成本急增的情况,香港工业总会呼吁港企要认清形势,转型升级,如果继续做代工,很可能就会被淘汰,目前在珠三角的港企约有57500家,刘展灏预测,未来三五年会有1/3的珠三角港企被淘汰。

他呼吁港企要装备自己,度过淘汰期。“现在进入了十字路口,面临选择。”刘展灏称,企业应给自己定位,或者转做附加值高的产品,或者经营品牌,度过这个严峻的阶段。

同时他也表示,转型升级是一个长期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同时亦需要多方面条件的配合,例如企业本身的实力及政府政策的支持。为此建议政府促进企业与工会的协调沟通、支持企业拓展内销、协助企业招工等。

事实上,在上一轮的转型升级中不少港企就开始了转型的步伐,而如今劳动力成本急增的严峻形势则让他们大步前进。

本月初,知名港企、玩具巨头龙昌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昌国际”)发布公告,通过股权转移出售控制东莞制造工厂的公司LC(BVI)给关联方。至此,龙昌国际的东莞工厂脱离出去,成为独立第三方,而制造业务将转向印尼工厂。照此思路,龙昌国际将加大对研发、销售的投入,减少对制造业务的依赖,变身品牌运营商。

对出售东莞工厂的行为,龙昌国际方面解释有两方面原因:公司整体战略调整;国内工厂生产成本提高。

对此,龙昌国际总经理特别助理兰杰洲说,“劳动力成本增加是正常的市场形势,我们无法去抱怨或责备什么。无论环境多好多差,总有做得好的企业,也有做得差的企业。所以作为企业,最重要的就是做好自己,找到自己的方向。”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