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你的位置:中山市经济研究院 >> >> 市域经济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创新中山”:需补新型研发平台短板

热度242票  浏览250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5年5月25日 00:38

按语:就“创新中山”,中山市经济研究院长梁仕伦博士建议,从政府角度来说,中山还要进一步明晰、确立并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在培育新型研发机构上需要系统化政策,并加大高等教育建设。加强研发型人才引进,优化人才结构。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为研发人才、研发机构提供更多平台。

日前,省科技厅公示了39家新型研发机构名单。这是自《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意见》以来,省内产生的首批新型研发机构。在创新驱动发展、冲刺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发展坐标下,各市引导和扶持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力度逐渐加大,新型的科研平台、研发机构和模式,也开始涌现。遗憾的是,在首批39家机构中,中山并无一家上榜。

  从省科技厅下发的《关于申报广东省新型研发机构的通知》相关要求来看,认定新型研发机构需要满足一定条件,对研发基础、研发队伍、新型管理体制机制等都有一定的要求。若从上述指标来看,中山市所申报的研发机构,显然仍有一定的差距。作为多元、灵活的研发平台和模式,新型研发机构或许对增加创新驱动发展的筹码具有更多的可能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培育、支持中山新型研发机构,显得尤为迫切。

一、观察“新型”模式仅有雏形远未形成规模

  目前,中山全市登记备案的“新型研发机构”(尚未通过省科技厅认定)有8家,包括市政府与高校(科技厅)共建5家、企业自建2家、高校团队创新1家,涉及到智能制造、材料、电子、生物医疗等不同领域,主要集中在火炬开发区。这些新型研发机构以民办非企业法人为主体,人员总数为212人,资产总额达到15853万元,服务企业数量905家。

  然而,就“新型”内涵而言,中山的新型研发机构仍然相对“传统”:大多数依靠以往产学研平台进行深入建设。相对于传统的产学研模式,新型研发机构更强调对科技创新基础资源的整合能力,以及对社会创新活力的激活,它更强调全面解决产业发展关键核心技术不足、技术转移困难、科技成果转化路径不畅、效率不够高等创新发展难点和热点问题。

  换而言之,新型研发机构和产学研平台有较大不同:产学研平台大多以项目为主导,而新型研究机构则可以持续科技研发、技术服务,及成果转化、企业孵化。

  以此次入围首批新型研发机构的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作为例子,该研究院通过模式创新,利用“科技创新孵化器”累计孵化企业1508家,其中在孵企业807家,培育上市公司18家。当前,该研究院目前可控资产超过70亿元,创办和投资180多家高科技企业。相对而言,中山市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仅有雏形,远未形成规模,还需要加大投入与扶持。

二、差距单个机构直接投入强度约为东莞1/15

  在投入方面,全省新型研发机构累计投入41亿元,平均每家新型研发机构投入为3360万元,各级财政资金占较大比例。但对标周边城市,中山的力度仍相对薄弱。如东莞市明确从20亿元“科技东莞”资金中安排足额经费用于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单个机构投入强度约1.5亿元。而据估测,中山市对新型研发机构的科技直接投入约为350万—1000万元,最高也仅为东莞的1/15

  值得关注的是,珠海市在2014年底就提出了与华南理工大学合作的计划,将投入上亿元,并提供土地与后者共建研究院。而《关于推进珠海市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实施意见》也对资金投入作了细化,如明确3年内安排10亿元财政经费鼓励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并提出,对于正在运行的新型研发机构,经考核评估后,每年最高可获得100万元的仪器设备补贴获公共服务补贴。

  不仅如此,在政策红利方面,中山的“发酵速度”也不及周边部分城市。在公示名单出炉前一个多月,中山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中山市扶持发展新型科研机构的蓝图:力争到2020年,全市各类新型研发机构达到50家,覆盖全市新兴产业和新型专业镇的主导产业。该《意见》还对全市新型研发中心的发展思路、重点工作任务及政策保障措施进行强调。

  不过,对标东莞、珠海等地对推进新型研发机构的举措,中山市对扶持鼓励新型研发机构的实施细则目前尚未明确,如何结合本地实际,在政策层面对新型研发机构的诞生及发展作出积极引导,该市仍有待补充、完善。

三、建议确定系统化政策推动多部门联动

  据悉,在省科技厅首批新型研发机构的评定中,中山参评的8家研发机构大多数是因为科研人员数量、比例,以及设备配置上未达标而落选。

  这背后反映了相关资金投入的不足,同时也折射出中山在培育新型研发机构环境和氛围的不足。放眼周边城市,面对创新驱动发展这一宏观命题,政府大多选择了前期高额的投入来刺激新型研发机构的萌芽、成长,财政投入占了很大一部分。有相关人士指出,中山要建设新型研发机构,首先市级层面资金要到位,并形成多部门联动的形式,如在研究机构的工商注册上,也要适当放开。

  中山市经济研究院院长梁仕伦提出,新型研发机构的数量和规模,也一定程度反映了地方的创新能力。“从这个方面看,不仅说明了中山目前还缺乏高端的研发机构和科研平台,同时也反映了中山近几年在推进‘创新中山’建设上还有差距,成效还不明显,推进科技创新力度还有所不足。”他说,“与东莞、珠海等周边城市相比,中山在创新科研机构建设的资金投入方面,还有不少差距,从政府政策支撑角度来说也所不足。由于高水平的大学不足,导致中山在高端人才集聚上也有所欠缺。”

  梁仕伦建议,从政府角度来说,中山还要进一步明晰、确立并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在培育新型研发机构上需要系统化政策,并加大高等教育建设。加强研发型人才引进,优化人才结构。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为研发人才、研发机构提供更多平台。

  易山重工副总经理邹慧娟对于新型研发机构扶持政策表现出极大兴趣,出于“企业发展的自身需要”,易山重工正在搭建省、市级科研平台。“我最希望的是企业在搭这些平台过程中,政府能够在对接外界科研资源、人才的基础上,提供更多的渠道,推动企业和院校的对接。”她说,“现在很多平台都是企业自己在做,符合了一定的条件我们再去申报,获得一定的支持。但从本质上来说,如果能提供导向性路径,企业的科研活力会更强。”

TAG: 创新 中山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