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你的位置:中山市经济研究院 >> >> 市域经济 >> 品牌经济研究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中山获“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殊荣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南方网   发布者:郑灿雷
热度364票  浏览351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1年6月17日 09:33
      6月16日,中山举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挂牌仪式。2008年,中山市委市政府提出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的工作任务,历经三年筹划及申报,终于获此殊荣,成为广东省第七个获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的城市。

近代岭南的一叶缩影 中山实至名归

中山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在近代成为了中国通往西方的重要门户、思想启蒙和思想解放的摇篮。

所谓“历史文化名城”,指的是“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无论在文物保存,还是历史文化价值展现,还是革命意义追溯,中山都具有自身鲜明的、不可替代的地位。

中山是在近代中西文化碰撞的历史剧变时期,中国岭南边陲普通农业聚落向近代城市演变的典型代表,在保留原有城镇格局的基础上引入西方先进的城市建设理念,丰富城市功能,形成完善的近代城市布局,体现了集岭南特色和西方建筑特色于一体的“南洋建筑”风格。中山的历史建筑集中成片,其中中心城区范围内就有291处,集中了重要历史事件、重要机构旧址、重要任务活动纪念地、名人故居、名人墓、宗教建筑等。

文化滋养了城市,也依托于城市存在,以香山文化为核心的中山城市文化,包括名人 文化、商业文化、华侨文化,就以这些建筑为依托,以庄重的墨色晕染,以一种生机勃勃的姿态持久不息地流动,建筑保护得愈完善,中山的城市历史和文化就愈加的鲜活。

早在2008年,中山就开始了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规划编制,积极开展历史文化街区申报、文物保护等工作,据介绍,到目前为止,中山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数量由2008年前的36个增至75个。近年来,中山市政府先后投入3600多万元用于文物维修工程和博物馆建设,先后建成了香山商业文化博物馆、中山•中国收音机博物馆,维修了孙中山故居、杨殷故居、陆皓东故居、珠江纵队司令部旧址等16个文物点。此外,还投入经费编制翠亨村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和旅游发展规划,推动国家5A级孙中山故里旅游度假区的创建工作。各镇区也积极投入经费开展相关保护工作,如南朗镇投入逾千万元用于陈氏宗祠建设;三乡镇投入三千万元进行郑观应故居建设。

孙中山故居:一个绝佳的保护典范

在孙中山故居的一角,一小片绿油油的农田在一排低矮的民居前沁出迷人的原色,让记者恍惚置身于百多年前那条真正的翠亨村。据故居纪念馆馆长萧润君介绍,这片农田租自翠亨村村民手中,以百年以前的传统耕作方式进行耕作,它已经成为了孙中山故居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

“我们不仅保存孙中山故居的原貌,还力图保存孙中山成长的社会环境。”萧馆长对记者说。据萧馆长介绍,孙中山故居的保护方式,是一种“守旧”与“创新”并重的方式。

所谓“守旧”,就是维护翠亨村旧民居固有的特色。“‘守旧’比‘做新’难,”萧馆长说,“按原样做出一个新的东西来,即使做得不是很好,其‘新’本身就是一个特色;但是维护旧的东西就不一样了,如果一味单调,就很容易给人破败的感觉。”

所以,在“守旧”在基础上进行“创新”,是孙中山故居能够做到“形神兼具”的关键。在理念上,孙中山故居十分重视“文物环境”的保护和营造,不仅保存故居的原貌,还力图保存孙中山成长的社会环境,还原真实的历史文化氛围,让“绿叶”更好地衬托“红花”。故居一角的农田就是一例,同时又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绿色生态农业示范、传统农业文化展示的场所,一举三得。在方式上,故居对民居的管理友好且和善,拒绝行政手段的强迁,采用商品社会的交换手段,用新房从村民手中换得旧民居的管理权,同时,部分村民还被返聘回来担当故居的一些管理工作,从而实现了“村民改善居住条件,旧民居得到妥善维护”的双赢局面。

“我们花了很多心思在保护文物环境、还原历史文化氛围这一方面,这项工作从很多年前就开始了,但当时人们都急于摆脱固有的生存状态去融入发展的大潮,所以这个理念不被理解,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保护方式的可贵之处就逐渐显现出来了。如果我们起步晚个几年,那么复原的难度会增加很多很多。”萧馆长说。

TAG: 国家 历史 中山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