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你的位置:中山市经济研究院 >> >> 热点关注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薛晓峰:奋力打造人才强市推动幸福和美建设

热度269票  浏览231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1年10月18日 10:45

10月17日,中山人才工作会议隆重召开。会上,市委、市政府发布了《中山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及一系列人才新政,重奖了创新型科技人才突出贡献奖、重才爱才奖、创新科研团队获得者,表彰了第六期优秀专家、拔尖人才,一举吹响了中山实现跨越崛起的人才"集结号"。以下是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薛晓峰近日接受了中山日报采访时就人才发展进行了解说。

【建人才强市】人才盛会发出人才发展强音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人才发展黄金关键时期,推进人才发展乃时势所趋、竞争所迫、发展所需。去年以来,中央、省里都专门召开了人才工作会议,制定了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全国人才工作盛况空前。与此同时,一场不见硝烟的人才争夺战也正愈演愈烈,各地区在培养、引进、使用人才方面各出奇招、各显神通,应对人才竞争,争抢人才资源。“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人才争夺战的成败,足以决定一个地区的发展命运。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地处珠江口西岸的中山,赢得了广东“四小虎”的美誉,多年经济总量保持全省第五。中山作为只占全省1%土地和3%人口的一个地级市,要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要依靠自然禀赋,更要依靠人才。实践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人才是最大的财富,人才是最核心的竞争力,要实现“十二五”时期各项战略目标,落实珠三角规划纲要,必须要有强大的人才支撑。我市高规格召开本次人才工作会议,就是贯彻落实全国、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的重要举措,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们在会上总结了经验,表彰了先进,发布了纲要。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次会议,我们向全社会及四面八方的人才发出了强烈信号——中山必将以更坚定的决心、更博大的胸襟、更积极的姿态走“人才强市”之路,全力推进人才事业发展!

【万金奖骐骥】让人才有荣誉有财富有地位

古有“千金买马骨”,如今我们“万金奖骐骥”。不同的是,古人以千金只换来了马头骨,我们则以千金奖励了生机勃勃的千里马。相同的是,两者皆为树立一种重才爱才的价值导向。“黄金累千,不如一贤。”人才的培养引进需要探索建立一套卓有成效的激励机制,不论是精神鼓励,还是物质奖励,还是情感慰藉,都是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的重要举措。要坚持以效益体现价值,用财富回报才智,充分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潜能和动力。

人才自身要讲奉献,但作为党和政府,作为全社会,要善待人才,让他们有荣誉、财富和地位,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全社会的关怀尊重。首先,要让人才有荣誉,对于高层次人才来说,荣誉比报酬、福利往往更能体现人生价值,更能调动优秀人才的创新热情和奉献精神。其次,要让人才有财富,人才是财富和价值的直接创造者,因此也应当尽可能让财富的创造者成为相应财富的拥有者,使人才发展需求、价值追求与企业发展、社会需求有机融合。再者,要让人才有平台,使各路英雄有用武之地。对人才要高看一眼、厚爱三分,在政治上关心人才的成长与发展,并大力宣传人才的先进事迹与突出贡献。

【全力跃升】从政策、投入、机制、渠道上破阵突围

人才发展必须以超前眼光来谋划,按部就班只能丧失机遇。当前正是实现人才工作新突破的最佳时机,对于处在蓄势转型、跨越崛起关键阶段的中山来说,我们应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以更大力度实现人才工作历史性突破。这里强调“突破”二字,说明不是“一般性”、“常规性”进展,而是要取得从“见龙在田”到“飞龙在天”的实质性跃升。我考虑,主要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着力实现突破:

从政策上突破。只有一流的政策,才能吸引一流的人才。去年以来,中山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的人才政策的同时,还结合本地实际,搭建起培养引进紧缺适用人才的“1+15”政策体系,着力增强政策体系的完整性和可操作性,为人才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接下来,我们应把力气用到人才 “兴奋点”上,凡是政策明确规定的优惠条件,凡是人才可以享受的工作生活待遇,凡是作出承诺的服务事项,都要及时予以兑现,确保“黄金政策”发挥“黄金效益”。

从投入上突破。人才投入是收益最大的投入,在这方面要舍得花钱。我们要树立 “人才投入优先保证”的观念,算大账、算活账、算长远账。2006年以来,我市设立了每年1500万元的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用于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奖励等方面。从明年开始,我们把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提升至5000万元,在此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才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人力资本投资GDP比重,确保按照《纲要》的要求,到2020年人力资本投入占GDP 的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在目前的基础上再提高2倍。今后还要学会打好“拖拉机”,各镇区、企业也要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镇区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的投入总额要逐步达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3%,着力完善多元化的人才投入结构。

从机制上突破。人才发展的活力,源于科学的机制。就人才工作而言,有四个机制比较重要。一是人才培养引进机制。在培养引进人才中,既要养好“家中儿子”,又要广招“上门女婿”;既要善于盘活人才 “存量”,又要善于激活人才“增量”。二是人才评价激励机制。“才者璞也,识者工也。”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和奖励办法,党政领导人才要坚持“上下公认”,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要坚持“市场公认”,科学技术人才要坚持“学术公认”,确保评之准、奖之当。三是人才选拔使用机制。“骏马驰千里,耕地不如牛。”要选准用好人才,实现“智者用其谋,愚者用其力,勇者用其威,怯者用其慎”,促使老人立新功、新人快立功。四是人才流动配置机制。不要把人才当作一个水库,应该当成一条河流来管理。逐步消除人才流动、配置的体制性障碍,“不求所在,但求所用,更求所为”,打造形式多样的“人才驿站”。

从渠道上突破。渠道畅通无阻,源泉方能汩汩涌流。我们将采取各种积极措施,把引人才与引项目、引技术相结合,通过加强与海外人才交流中心合作、设立海外工作站等形式,重点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同时,我们尝试将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进行统筹考虑、有机结合,准备在每年“3·28”招商经贸洽谈会上,同步举办招才引智洽谈会,支持企业加强与高层次人才及先进科技项目的对接合作,拓宽产业发展空间。

【打造“聚才盆”】为优秀人才搭好梯子筑好舞台

“人往高处走,水向低处流。”人才流动是有规律的,哪里的环境好,哪里的机会多,人才就会往哪里走。所以,我们要想方设法发挥自身优势,营造尊重创新、支持创业、兼容并蓄的人才环境,力争做到“是猴子就给一棵大树,是老虎就给一座高山,是蛟龙就给一片江海”,努力使中山成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一方热土和福地。

我们始终坚持把产业作为吸纳人才、集聚人才的重要载体。当前,我市集中力量抓住 “三个一百”战略、“一个平台两个基地”建设,基本形成了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健康医药等主导产业,并正在大力发展风电、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型新兴产业。随着中海油、中国船舶、中国中铁、中信集团、中冶置业等一批“中字号”企业投资或增资中山,将促进中山经济在更高层次上实现新提升,这就对我们的人才总量、人才结构、人才层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的思路就是一手抓人才集聚,以人才集聚推动产业发展;一手抓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带动人才集聚,走出一条以人才促产业、以产业聚人才,人才与产业同步发展、相得益彰的新路子。

同时,我们正大力推进两类平台建设,即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和人才服务管理平台。在建设人才创新创业平台方面,要加快推进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科研基地)、留学生创业园、企业技术创新中心等载体建设,不断扩大规模,提升功能,形成吸引人才的“磁场”和培养人才的“摇篮”。在建设人才服务管理平台方面,通过推进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加快高层次人才俱乐部、人才公寓等重点项目建设,将人才服务的触角延伸到安居落户、配偶安置、子女教育、医疗保健、文化需求等角落,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增强人才的认同感、归属感,将“飞鸽牌”人才转变成扎根中山的“永久牌”人才。

要引进留住人才,不光要在“硬件”上下功夫,更要注重“软环境”。回顾历史,中山是一座海纳百川的移民城市,全市共有分属3大语系的20多种方言,是省内语言种类最多、语言环境最复杂的城市。中山凝练了“博爱、创新、包容、和谐”的人文品格,有着尊重知识、敬仰人才的优良传统。当前,我们要把握人才对优质生活和工作环境的需求,进一步加快构建 “一主三副多节点”的城市发展新格局,营造适宜人才创新创业、居住生活的环境。特别是作为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卫星城,中山既能接受到中心城市的辐射与带动,同时又拥有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比一些大城市更加适宜居住。那么,我们没有理由在吸引人才方面不如别人。我坚信,未来的中山必将是一座群贤毕至、人才荟萃、高端集聚的幸福和美之城。“孔雀东南飞,至此不徘徊”的人才纷至沓来的局面一定会形成。

【狠抓落实】带着责任、压力、感情开展人才工作

把人才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已不能再停留于认识和口号上,必须转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做好人才工作,需要带着责任去做、带着压力去做,带着感情去做。

推动人才发展必须先破认识误区,坚决破除盲目乐观、守株待兔的陈旧思维,增强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用全局和战略的眼光看待人才工作,深刻认识人才和人才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在“十二五”开局之年,我们提出了要“多种树、种好树”,我还提出一个观点,“树木亦是树人”,因为人才工作跟绿化工作一样,做的都是“造福当代、惠泽后人”的事业。只有大力培养引进栋梁之材,才能成就郁郁葱葱的人才森林。

我们将不断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组织部门和市人才工作协调小组要建立民主科学的决策机制、协调机制和督促落实机制,加强对重大政策、重要问题、重点工作的研究和指导。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教育、科技等部门,以及工商联、商会、人力资源协会等人民团体和各类社会组织要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人才工作。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加强人才政策的宣讲解读,报道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和各类优秀人才的事迹,营造爱才重才的舆论导向和良好氛围。

喜从主动来,忧由被动生。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建立健全人才工作机制,加大考评督办力度,充分激发各镇区各部门抓“第一资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是建立人才工作联络员制度,在各镇区各部门配备专职的人才工作人员;二是将提高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在镇区、市直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绩效考核中的分值权重,挥动考核“指挥棒”;三是把全年人才工作任务分解到各镇区各部门,并严抓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的督促检查。通过实施这些机制措施,凝聚推进人才工作的强大合力,齐心协力创造人才济济、群星璀璨的崭新局面!

TAG: 人才 幸福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