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你的位置:中山市经济研究院 >> >> 媒体访谈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梁士伦谈产业升级应加强统筹注重联接

热度314票  浏览339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0年9月01日 09:26

     8月28日,中山日报举行创刊周年庆,我院常务副院长应邀接受日报专访谈专业升级问题,他强调我市产业升级应加强统筹注重联接上海世博会上,会呼吸的“紫蚕馆”——日本国家馆颇受观众青睐。它要阐述的主题就是——联接,让城市生活更美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设计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新布局,强调的正是联接理念。

   谈及如何提升中山产业竞争力,我院常务副院长梁士伦明确提出,应强化市一级的科学统筹力度,消除镇区之间各自为政的行政藩篱,通过资源由行政区域配置向经济区域配置,延伸接驳产业集群链条,促使产业集群走向高端。

   记者:从专业角度看,您认为中山产业有什么特点?

   梁士伦:中山的产业很独特,一方面其产业集群很强,是全省产业集聚度最高的城市,一方面人们又讲中山产业“只见星星不见月亮”,做中小企业很厉害,做大企业则不行。但与我们相邻的珠海却很羡慕中山,认为中山中小企业多,金融危机中尽管也有企业倒闭,却未影响到整体经济。但珠海则不同,一旦某个大企业不行,则伤筋动骨。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从经济个头、企业数量和产业规模诠释中山的产业经济。

   例如往前追溯,中山在“广东四小虎”时代,靠的并不是现在的中小企业,但在“十大舰队”没落后,取而代之的产业集群模式,这种狼群经济却支撑了中山经济多年来稳打稳扎持续发展。

   记者:“草根经济”正是中山民生经济的最大特色,它的最大实惠是藏富于民。

   梁士伦:这也是中山的独特之处。例如火炬开发区大企业多,外源型企业多,经济堆头位居全市榜首。但考察其本地居民的人均收入,却并未排在全市前列。而小榄、古镇、大涌这些镇区,依靠一家一户发展起来的产业集群,却藏富于民,居民非常富裕。

   可见从一镇一品发展起来的几大支柱产业根基牢固,产业链非常完善,虽说总体上以传统产业为主,受到金融风波冲击,但生命力非常旺盛。所以我认为研究考察中山产业竞争力,还可以从更深层次寻找原因,文化基础、人文基础、市场基础、产业基础也是研究产业发展的一条链条。

   中山各镇区的产业特征是多元化的,比如有以外资为主的,有根植于本土发展的,有外源型的,但这么多年发展得都比较好,如今在发展中也遇到了不同的困难,所以谈转型升级不能简单化地理解。

   记者:您认为中山现有产业集群应该怎样提升竞争力?

   梁士伦:中山产业的生态链非常成熟,良好的政务环境也使得产业成本较低,提升竞争力当前关键在升级。如何升级并非单个企业能做到的,要靠政府“有形之手”来积极干预,例如抓大项目和代表性项目来提升带动,组织南货北上,建设产学研共性平台都是良策。

   在当前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的情形下,做好市一级的科学统筹尤为重要。如果镇区之间不加强产业发展的统筹协调,很可能造成恶性竞争,形成内耗,不利于提升竞争力。对外,我们常说交通上要加快打通“断头路”,可中山产业内部如今也有不少“断头路”。如沙溪和大涌的红木产业未能形成良性整合,红木十里长廊出现“断链”,LED是我市主导的新能源产业,但小榄和古镇之间还未有实质性的联接,东凤和小榄之间的一河两岸本是发展的好地方,可由于镇区主要是围绕自己的镇中心发展,镇与镇之间的边界反倒出现了“分离带”。我市主城区首位度不高,就连石岐区、东区、西区、南区四个区之间也存在“断带”,一条路的两边,相同的产业要遵循不同的政策……

   中山的产业竞争力在哪里?首先要从科学统筹上着力,市一级应加快产业、土地、城市规划“三规合一”,引导产业合理有序发展。

TAG: 梁士伦 统筹 联接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