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你的位置:中山市经济研究院 >> >> 热点关注 >> 两会解读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2012中山市年政府工作报告

热度333票  浏览532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2年1月12日 09:11

近日,中山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隆重召开,中山市委副书记、市长陈茂辉在会议上代表中山市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2012中山市年政府工作报告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本届政府任期五年,是我市成功应对各种严峻考验,取得科学发展显著成就的五年。市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监督支持下,在全市人民共同努力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经济强市、和谐中山、宜居城市、法治社会、文化名城和民生工程建设,胜利完成市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

这五年,是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五年。预计全市生产总值跨越2000亿元大关;人均生产总值从4.2万元增加到7.1万元,在常住人口增长22.5%情况下增长65%;工业总产值增加到6200亿元。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翻番增长,经济实力保持全省第5位。产业高级化明显,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7:55.8:41.5,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年均增长20%,装备制造业产值年均增长19.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1.6倍,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5.4个百分点。产值超亿元企业从480家增加到759家,拥有上市公司18家。实际利用外资38亿美元,出口总值增长61%,保税物流中心投入运营。共建4个省级产业转移园区。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10倍,新增省级以上工程中心和技术中心46家,连续五届获评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市。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十一五”考核全省第一。

这五年,是城市建设显著变化的五年。组织投入248亿元发展交通,构建“五横六纵七高速九加密”路网。广珠西线二期、西部沿海高速公路珠海段支线、古神公路一期、城桂路二期、福源路三角段、番中公路民众跨线桥立交等建成通车,公路密度从每百平方公里92.5公里提高到109公里。实现轨道交通零突破,6个城轨站投入使用。“一港五区”建设完善,港口进出口货物吞吐量累计560万标箱。嘉明电厂二期等一批能源项目投入使用。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全面完成省下达任务。建成20个污水处理厂和669公里管网,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87.5%。中心组团、北部组团垃圾综合处理基地投产运营,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构建“一核一环多廊多点”绿地体系,省立绿道中山段全线贯通。建成16个国家生态示范镇,成为国家生态市。

这五年,是统筹城乡显著提升的五年。城镇化率达87.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7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7万元,年均增长7%和1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全省最小。市财政投入支农资金78亿元,农村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城乡公路公交、宽带网络等全覆盖。建设规模化农业生产基地43个、现代农业园区8万亩,农业亩产值增长73%。建设59个农民集中居住小区,完成779公里主干农路“硬底化”。农村综合改革稳步进行,农村土地流转率95%,完成农村股份合作制和村级统一核算改革。

这五年,是体制改革显著推进的五年。创新行政审批制度,推行“一网式”审批,开设电子监察系统。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基本完成,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开展简政强镇事权改革。推行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鼓励民间投资。构建公共财政管理机制,对欠发达镇实施“一级财政”、“专项补助”政策。率先在全国实施流动人口积分服务管理。落实《珠三角规划纲要》,加强珠中江合作,牵头实现机动车年票互认,积极参与粤港澳台区域合作。

这五年,是社会民生显著改善的五年。财政投入社会保险13.7亿元,率先建立城乡一体社保体系,实现城乡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住院和门诊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城镇职工社保总参保人次由371.2万增加到705.6万,城镇养老保险待遇由人均每月924元提高到1736元,基本医疗保险报销额最高达30万元。建立城乡一体全覆盖就业制度,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考评全省第一。社会救助救济体系不断完善,慈善万人行获中华慈善奖。市财政投入158亿元优先发展教育,所有镇区成为省教育强镇,实现免费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毛入学率100%,高等教育普及化,职业教育超常规发展。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建成国家级卫生镇11个,所有村(社区)建有卫生站。实施孙中山文化等八大文化工程,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公共文化设施覆盖城乡,所有镇区文化站达省特级标准。获评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户籍人口年均自然增长4.8‰。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竞技体育成绩显著。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圆满完成漩口援建任务,“双到”扶贫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安全生产和平安建设持续向好,交通、火灾事故逐年下降,连续四届获评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成效扎实。

这五年,是行政服务显著增效的五年。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市人大依法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坚持重大工作向市委、市人大报告和向市政协通报制度,五年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541件,政协提案1071件,答复率为100%。率先建立行政复议委员会和镇区行政复议受理点,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经验在全省推广。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开展政务公开和网络问政,拓宽民意表达渠道。强化信访机制创新,构建“大调解”格局,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537个、基层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481个、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站279个,扎实开展普法和法律援助工作,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刚刚过去的2011年,是本届政府任期最后一年。市政府紧紧把握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重要际遇,围绕率先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和美中山的核心任务,以抓转型、促发展、优布局、强交通、惠民生为重点,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全力以赴抓落实,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迈上新台阶。

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十二五”开局良好。预计全市生产总值2182亿元,增长13.5%,人均生产总值增长12.5%;工业增加值1154.1亿元,增长14.3%;服务业增加值905.5亿元,增长13%;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83.1亿元,增长3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54.6亿元,增长20%;出口总值251亿美元,增长1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8亿元,增长16.9%。

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发展质量不断提升。“三个一百”等系列政策显现成效。引进一百首批50个项目总投资780亿元,土地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明显提高。内资百强企业销售收入和税收增长均超20%。百家外资企业及来料加工企业转型升级进展良好,加工贸易内销增长8%,提前完成省下达任务。5145家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3•28”和央企、民企、世界500强招商引资总额创历史新高。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2.1%,国家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落户我市,引进3家国家级创新平台,火炬区成为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重奖科技创新人才,实现国家和省专利金奖零突破。积极推进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实施“三旧”改造3万亩,获得省节约集约用地一等奖。规模以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17%,经济综合效益指数提高10个百分点。

TAG: 常住人口 会议 经济 科学发展观 民生工程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